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在84个省市中只15个遇到武装抵抗。”上述材料表明
A.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
B.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人民拥护
D.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2022-06-25更新 | 687次组卷 | 1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2届高三联考(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材料   王惟一(约987年-1067年),北宋著名医学家,宋仁宗时期任翰林医官院医官。他有感于针灸之法传述日久,众说不一,讹误很多,“平民受弊而莫赎,庸医承误而不思”,多次上书要求编写图经,以统一各家之说。1026年奉诏后,王惟一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家之说,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撰成《图经》并刻印刊行。因恐其不易保存,日久湮没或传之出现讹谬之处,王惟一创造性地将《图经》刻于石碑上,名为“针灸图石壁堂”,放置当时京城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内,昭示大众,便于学者观摩。宋仁宗看后认为“经书训诂虽精,而学者执之多失”,指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行”,于是诏命根据《图经》铸造铜人。1027年,由王惟一亲自设计并组织铸造的“针灸铜人”问世。此后,宋代医官院使用“针灸铜人”进行针灸教学和医学会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教学、考查的先河,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摘编自《王惟一针灸铜人对后世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惟一为发展传统中医针灸学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针灸医学对中医传承发展的作用。
2022-05-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切的话题。美国声称“1945年《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权力分配方式只反映历史,而无视现实”,提出彻底改革和重组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张。《华尔街日报》还发表了题为“别了,安理会”的文章。所有这些都在预言或期待着联合国将步国际联盟的后尘。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回答:“当前联合国确实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但安理会和联合国不会步国际联盟的后尘,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我们要处理经济、文化、社会、环境问题和人道主义问题等等。”

——摘编自《论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力主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安南认为“安理会和联合国不会步国际联盟的后尘”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中国通讯工具的变迁中,上海处于首变之列。

1871年丹麦电报公司私自在中国铺设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

1881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内创立华洋德律风公司,装设电话。

1881年清政府建成天津至上海电报线,设电报总局于天津,这是中国经营公众电信业务的开始。

1882年清政府把电信建设和经营改为官督商办。

1899年清政府规定电报局兼办电话业务,先后在全国各大城市及部分中等城市装设了市内电话。

1929年起在上海建设国际收发信台,装置大功率发报机。1930年起,该台陆续与旧金山、巴黎、伦敦、莫斯科、东京等大城市建立了无线电直达电报电路。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地区终于完成了近代邮电通讯工具的变迁历程。从此,上海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都市、国内各主要城市的通讯联络瞬息即通,成为我国通讯联络最发达的城市。

——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工具的变迁(1840-194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准确。)
2022-05-13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雅典卫城见证了雅典城邦没有专制君主、没有职业军队、没有税收体系和公共财政;城邦治理依靠公民按照法律管理国家;帕特农神庙将有型的建筑、雕塑艺术和无形的神话、戏剧、哲学、历史等融为一体,在静谧而沉静的遗址深处,记叙了古希腊文化进入巅峰的盛况。据材料推知
A.寡头政治是希腊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
B.民主政体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发展空间
C.古希腊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主政治权利
D.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僭主政治相互依托
2022-05-13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明初,朱元璋制定《大明礼制》《礼制集要》《洪武礼制》等十几部法律规制,严格区分不同品级的官员所享有的服饰、交通工具等,对日常生活中普通百姓的发型、服装面料的品质等生活细节也有明文规定,为此还编写了《律令直解》以普及礼制。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社交礼仪和行为准则的规范B.礼法并治以强化皇权
C.政治制度的标准化和法制化D.以礼制巩固中央集权
2022-05-13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宋代陆九渊认为,朱熹格物致知式的认识论使求理缺乏系统性,应当自省内心;明代王阳明进一步提出致良知理论,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只是被私欲掩盖,故发现人内心的知且知行合一就可以达到圣贤之境。这反映心学
A.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突破儒家思想的精神桎梏
C.反对士人研习儒学经典D.受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38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建部之初设有办公厅、苏联东欧司、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国际司、情报司、条约委员会、外交政策委员会等9个部门,约有170位工作人员。20世纪80年代后,在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的基础上,分离并产生了新的西亚北非司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等部门。另外,从办公厅中逐步分离出行政司、干部司、礼宾司、领事保护中心、机要局等部门。进入21世纪后,外交部又新创立了几个技术性机构,如2004年设涉外安全事务司,负责执行中国外交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方针政策,协调和处理相关涉外事务;2009年设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承担海洋划界、共同开发等相关外交谈判工作,侧重于南海、北方疆界的边界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部首次设立专门处理边界与海洋事务的司级机构;设政策规划司,主要负责研究国际战略问题,起草外事文稿,开展政策宣示,“解释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对国际事件的看法,以帮助中外学者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摘编自《从中国外交部机构的演变看我国外交工作的转变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进行外交机构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外交机构改革和外交活动的变化趋势。
2022-05-1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二战后初期形成以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系统论》;以研究信息获取、传输、存贮、处理和变换的《信息论》;以研究控制和调节一般规律的《控制论》。它们的产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沟通了科学技术不同门类之间的联系。据此,“三论”的提出
A.推动了生产领域的根本性变革B.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
C.催生了高新科学技术群的出现D.成为科学理论实现重大突破的依据
2022-05-12更新 | 457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大力探索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受士、农、工、商阶层划分的影响和手工业生产门类、生产水平的限制,职业教育多为家族式、师徒式的技能传承。1903年,清政府推出“癸卯学制”,职业技术教育被正式纳入官方教育体系。从总体看,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相对缓慢,人们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认识模糊,在读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的学生,东部地区每一万人中占比为115人,西部地区占比为58人。1985年,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培养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家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1996年,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法》。2005年,国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李红《浅谈中国职业教育现状及竞争力》、董强《改革开放4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为了对德意志工业化启动和发展创造条件,1814年以来,普鲁士依靠国家政权坚持执行“行业促进计划”,在各省开办职业学校和职业研究所,以培养工程师、工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政府组织年轻官员、技术员、企业主和部分手工业者去发达国家访问学习。1969年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即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形成责任明晰、各司其职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提供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掌握工业生产技术的熟练劳动者。德国职业教育始终反映了产业界的需求变化。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吕栋腾《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要素识别与考评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现代史上中国、德国(普鲁士)职业教育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普鲁士)职业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2022-05-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