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亚非拉民族独立与崛起的历史贯穿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时间线,尤其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民族国家独立浪潮风起云涌。以下是某社团小明同学从多元视角出发解读上述主题的学习成果。

视角一

材料一 “我(戴高乐)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

——摘编自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注:《希望回忆录》是法国总统戴高乐退出政坛之后写成的回忆录,其回忆的内容主要针对冷战时期

材料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某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口口口 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1.材料一戴高乐所说的“那些地芳”最有可能包括的殖民地当指(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2.结合材料二“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的描述,口口口处当指殖民地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3.材料二中“把火扑灭”的最终结果是英国
A.同意印巴分治B.允许成立国大党
C.废除食盐专卖D.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4.殖民者面对殖民地问题流露出“并不是随心所欲”“并无选择的余地”的情绪下列对这些情绪产生原因解释正确的是(双选)(     
A.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促使英法殖民当局主动认识自身殖民政策的危害进而改弦易辙
B.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得到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广泛支持
C.英法殖民当局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前,对调整殖民政策举棋不定
D.英法殖民活动耗费无数,引发国内反战呼声,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被迫改变自身困境

视角二

材料三:广大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节选自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会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崛起中还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

视角三

小森同学认为除了以上两则视角,还应该考虑第三个视角:冷战时代的宏观视角。为此他找到了中美教科书中关手冷战史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做了如下的整理:

版本标题名中国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单元标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至今
章节标题

27章:冷战和战后的变化,1945—1970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至今
课标题(节)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节:冷战的发展
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二级子目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终结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高中历史教科书

6.除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等内容外,表格①处有关多极力量成长中的史实还应包括(双选)(     
A.柏林危机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C.欧共体成立与发展D.日本经济“起飞”
7.你如何理解“亚非拉崛起”的内容在两本教材冷战板块中表述的不同“待遇”?
2023-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太空筑梦

材料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诞生。苏联在1958年提供给中国一枚小型导弹——“P-2”火箭,中国以此为样本开始仿制。1960年,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中断一切资料和器材供应的情况下,中国自行完成了图纸描红、原理研究、改进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成功发射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1964年,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弹道式导弹。1970年,中国“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本国卫星的国家,开始了迈入太空的第一步。80年代后期,卫星研发开始为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航天事业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飞天愿望,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正式开展。2020年,“嫦娥五号”计划启程,在月球采样并返回地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信号覆盖全球;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升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随之开启,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摘编自孙家栋《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