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对中华传统“人文化成”的美育观念有着深刻的洞见和精辟概括,他说:“圣人作乐以养性情,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其体用功效,广大深知如此,今皆不复见矣,可胜叹哉!”这明确表达了朱熹美育教育的三个诉求:“以养性情”即“养心”、“育人材”即“成人”、“事神祇,和上下”即“厚风俗”。

     ——据赵贤迪《朱熹:养心,成人,厚风俗》

材料二   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后世研究者广泛认为,达·芬奇的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据张冲《达·芬奇美育思想探析》等

材料三   1896年,梁启超在其著作《学校总论》中提出:“世界之运,由乱而治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在他看来,“美育要尽量发挥情感的真善关,而且要淘汰邪恶与奸丑。进而推之,美育的真谛是国民在道德法律、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等上必有一种独立的精神。”

       ——据邱嵘《梁启超美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以朱熹、达·芬奇、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相似之处,阐释美育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运用史实说明达·芬奇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与朱熹美育思想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社会原因。
2023-03-23更新 | 311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等两地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确(1604-1677)是明清之际的理学家,提倡经世实学,对农业有一定的关注。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农焉而已矣士力学,农力耕,二者皆本务也。他将形而上的“天理”载之于具体的家庭日用,遵从耕读传统,强调农业是治生的根本途径。鉴于水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陈确积极句当政者呼吁兴修水利,并以人之疾病为喻,认为兴修水利要及早而行,方可减少水利设施修筑的难度。在对农民面临的生产环境、赋税压力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困猴络予关注的同时,他指出:“族葬不限世数,子孙昭穆置穴,地尽斯止。计三亩之坟,便可葬有相。”

--摘编自李志坚《陈确的农学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陈确的农业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确农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