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0 道试题
1 . 5—15世纪一般被成为“中古时期”。在欧洲,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文明(     
A.具有多元面貌B.完全没有联系C.都有近代特征D.宗教信仰相同
2024-05-17更新 | 175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其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推断建造“浮动园地”的主要原因是(     
A.岛的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B.人口增长,耕地面积不足
C.肥沃的淤泥利于耕种D.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2024-04-30更新 | 137次组卷 | 79卷引用:预习第5讲中古时期的非洲与美洲-【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据此可知(       
A.西亚是当时文明最发达之地B.古代希腊文明完全源自于西亚
C.各地文明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D.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98次组卷 | 200卷引用: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导学案
6 . 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

7 . 史料一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两国的设想并不相同。斯大林希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

史料二 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极端反感”的原因。为了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新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了哪些努力?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为什么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8 . 2023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不过,该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可说明,我国(     
A.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B.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C.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筹备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____
2023-09-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5课学习讲义
10 . 理论探索
(1)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建设____重大命题,对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
(2)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____,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制定了“____”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2023-09-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7课学习讲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