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前,大选中获胜的政党会任命利益相关者担任一些官职,进行所谓的政治“分赃”, 而两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也使当时政府人员不断更替, 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作效率下降、 决策迟疑以及政策连续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英国政府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改革。1853 年, 查理·屈威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作了一份被称之为“纲领性文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几条重要原则:文官分为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政策执行,低级文官处理日常事务;文官筛选录取的方式为公开考试, 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课程为主”,因此低级文官晋升成为高级文官可谓少之又少; 文官的晋升与提拔依靠其政绩与勤奋程度;文官没有政治偏见。文官制度改革跨越数十年,最终以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才得以确立。

——摘编自王康旭《浅议十九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恢复是中国打破遏制、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这表明,世界各国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已经进入了国际社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在国际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日后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奠定了政治基础。重返联合国后,中国一直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致力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联合国改革,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

——摘编自高秀清《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历程中美日等国所实施的阻挠策略浅议》等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坚定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积极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使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分发挥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高杨《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俸禄制度】

材料一   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

——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

材料二   古代官史俸禄表。

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
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
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
4 . [近代国际移民]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 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

——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

——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禁酒和发明酒一样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禹王时期就曾因人们嗜酒而下令禁酒,周公时为防人们因嗜酒而“伤德败性”特作酒诰以禁酒。但酒已成为人们宴客娱乐的必需品,故禁而不止。汉朝初年,国家开始推行垄断酒类买卖的榷酒制度,同时因酒耗民食,政府也往往在荒年之时或灾荒地区推行禁酒政策,后世多效行之。清代乾隆年间实行大规模、持续性酒禁,酒禁推行过程中争议不断,推行成效也未达预期。

乾隆二年(1739年)五月,针对生齿日繁民食日艰的严重局面,乾隆专门谕令直隶等江北五省“烧锅(开设作坊造酒)之事当永行禁止”,违禁私造之人及贿纵官员“从重治罪”,对失察地方官“严加处分”。然而此议一出,立即遭到刑部尚书孙嘉沧的上疏反对。孙嘉沧认为“烧酒之禁”不仅会造成老百姓转向耗费细粮的黄酒造卖,使得酿造烧酒的高粱等粗粮闲置而酿造黄酒的细粮吃紧,影响民生,还会导致官吏索贿枉法而加重百姓负担。孙嘉沧主张烧酒之禁“宜于数岁而不宜于丰岁”“禁于成灾之地而各地不必通行”。五省督抚意见虽有分歧,但基本上都反对“一概禁绝”,主张严禁大规模作曲贩卖,杜绝大规模造酒。

(在“严禁”和“宽禁”的争议中),在皇帝的反复谕令和不断督察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宽禁”,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犯禁处罚条规,然而禁酒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除少数地区执行比较严格外,大部分地区则是时紧时松,阳奉阴违。“因利之所在,人所必趋”“五省之民,执此业者不可胜计”“虽经严禁,终莫能断绝也”。乾隆十六年(1751年),严禁政策有所松弛。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部分地区恢复了烧锅税。

                                     ——综合摘编自陆连营《浅议清代乾隆年间的禁酒政策》和牛贯杰、王江《论清代烧锅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王朝颁布禁酒令的诸多考量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时期禁酒成效未达预期的原因。
2023-06-18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有许多救助、济贫的思想,以国家的“民本”“仁政”和“大同”思想最为有名。《礼记》曰:“以保息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先秦时期对“老弱群体”实施救助的始源,奠定了中华民族救济的实践基础,如齐桓公时期采用的“赈孤寡,收贫病”。汉朝为穷人设立了专门的收容机关。唐宋时期,出现专门救助贫穷老人、病人、残疾人及孤儿机构。元明清时期对“老弱群体”实施救济的措施得以完备,出现了“问责”条文,民间救助得以发展。元明两代以养济院为主,另外还设安乐堂、栖流所、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

——摘编自诸葛至辉等《浅议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了7亿多,贫困发生率下降为5.7%,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截至2015年年底,减少到了5575万人。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困标准逐年提高,贫困地区内部差距扩大,“绝对贫困”问题减少了,“相对贫困”问题却日益显著。在新常态下,传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已不适应中国新时期的扶贫要求,要打破禁锢思维,寻找新的突破口,就需要建立新的扶贫工作体系,而精准的贫困人口“进入-退出”制度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济贫实践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3-05-19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支持下,河北省一些民俗体育得到挖掘继承,其中井陉拉花1957年进京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一些艺人将空竹搬上舞台,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杂技表演项目。受政治环境影响,“文革”期间河北民间民俗体育受到严重打击。如在邯郸市流传了600多年的民间活动“彩布拧台”因“破四旧”被迫中断,与民间信仰、庙会相关的民俗活动,诸如高跷、狮舞、龙灯、武术,寸跷、旱船,更深遭破坏。改革开放后,河北省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充分展示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秋千、射弩、陀螺、武术、民族式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有些民俗体育活动,如跳绳、打沙包、竹竿舞、象棋围棋甚至走进了学校课堂。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代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着传承人减少、参加者兴趣减弱、资金缺乏等问题。

——摘编自李静体、武建征《近代以来河北民俗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

材料二   将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才能更加适应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鲜明个性的转换,一是“实用主义”的现代转换;二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现代化转换。创编当代文艺作品,以当代人物形象演绎传统文化精神或以古代人物形象演绎当代人文精神。如电影《英雄时代》、电视连续剧《大境门》等,通过现代化传媒让承载传统文化走入现代人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符合河北自“胡服骑射”所创立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变革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精神,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精神,树立河北人民自由与平等的意识,强调大局意识和共享意识,继续秉承宽厚坦诚的朴实民风、“燕山月下多狼烟”的为国赴难的自觉传统以及“舍生取义”的燕赵气节。

——摘编自李智深等《浅议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河北民俗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换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其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 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二战结束后盟国对侵略国实施了惩罚,以预防其东山再起,如对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不仅要求将战前掠得的东北归还中国,还要将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但并未分割日本的固有领土。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 外,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 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 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明《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
2022-11-1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浙江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权。从法律角度讲,英王是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其活动是属礼仪性的,只是形式上履行批准手续。英国首相本人首先是由选民选出的下议院议员,然后经本党议会党团选举成为政党的领袖,如果他领导的党在大选中获胜,他就能被女王任命为首相,因此,政府首脑既控制内阁又控制议会。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多种角色的领袖——国家元首、党的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政府首脑和主要的立法创始人。总统的产生是先由各选区选民选举“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团”选出总统,总统选拔的政府人员,需由参议院批准,但总统所领导的党不一定在参众两院成为多数党。

——摘编自董海岭《浅议英美两国议会与政体的区别》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各地选举条例规定,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赞成抗日与民主的地主、富农、资本家以及国民党人士,均享有同等的权利,既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参加各级权力机关参议会的选举,又都有被选为人民代表参议员和公职人员的权利。所有选民不受性别、职业、财产等限制,各级参议会名额和人民代表的产生均以一定人口数为基础,即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等。在陕甘宁边区,相比于土地革命时期,各级参议会的参议员一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即自下而上,全部实行直接选举。抗日根据地所实行的选举制度,使人民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创造出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政治局面。同时,影响与推动了全国特别是战后的民主运动,具有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丁俊萍《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主政权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但经济发展受到原有的封建制度极大的阻碍。全国法律体系极不统一,这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法律制度并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型法律制度。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明确表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这与自由竞争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同时,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甚至回到传统原则。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部民法典,它开了近代民事法律法典化的先河,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法也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

材料二   我国民法典在充分借鉴比较法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体系构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我国民法典没有采纳大陆法系国家经典的“三编制”或“五编制”的体系,而采取七编制,即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增设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这些都是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特色,也是对世界民法典编纂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法典编籑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从法国和中国法制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2023-03-28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