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他总结历史经验,发现桀纣之失民,实际上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心。因此认为君主之行事,必须以民意为依归,认为民意即天意,若君主不能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可以把君主当作仇敌,起来推翻他。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地。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摘编自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

材料二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曾国藩首次提出“商战”一词,至清末,先后倡说“商战”思想的至少有25人,包括曾国藩(总督)、郑观应(商人、知识分子)、鄢廷辉(商人)、盛宣怀(京官)、刘铭传(地方督抚)、谭嗣同(知识分子、地方官)、严复(知识分子、地方官)、袁世凯(总督)、张謇(知识分子、商人)等。

——整理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今日虽振兴商务,要当取法泰西(西方国家)。盖西人尚富强最重通商,其君相惟恐他人夺其利益,特设商部大臣以提挈纲领。远方异域,恐耳目之不周,鉴察之不及,则任之以领事,卫之以兵轮。……虑其不专,则设学堂以启牖之。……立法定制,必详必备,在内无不尽心讲习,在外无不百计维持。”

——据郑观应《盛世危言正续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倡说“商战”的群体的身份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的思想状况。
(2)有学者认为“商战”思想其实已超出“商”的范畴,请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3-06-26更新 | 287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