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所谓史上最迷人的微笑,谁能够解释蒙娜丽莎的微笑到底是什么含义?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说得出,但它就是迷人。蒙娜丽莎是一个商人的妻子,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她的微笑太神秘了,于是就弄出了像《达·芬奇密码》那样的电影。不过画中的蒙娜丽莎确实只是个普通人,她有真实的存在,有她自己的思想。她的思想感情神秘地流露在她的脸上,达·芬奇抓住了这一瞬间,这就是理解《蒙娜丽莎》的钥匙。《蒙娜丽莎》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画普通人。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研究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的某知名雕像时指出,其造型延续了希腊本地的大型木雕传统,风格则是流行的东方化样式,结构比例又是埃及式的。这反映了古希腊(     
A.雕塑艺术源于古代埃及B.融汇多国文化助力艺术发展
C.全方位借鉴了东方文明D.雕像完美地诠释了人体美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7世纪,日本废除旧有的世袭氏姓制,在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由太政官总理国政,与左、右大臣并称“三公”;按《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规定,在太政官机关下,设大纳言、中纳言、少纳言各局;地方则设国、郡、里三级行政单位,分别由中央任命国司、郡司、里长治理。这些改革使日本
A.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B.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与唐朝建立宗藩关系D.部民逐渐转变为依附农民
4 . 伊拉斯谟在1511年出版的著作中,批评了老派语法教师执着于传授枯燥的拉丁文语法乃至用桦条抽打学生的教育方法,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先上一堂简短的语法课后,就带学生接触原文,把原文像谚语一样刻在戒指或杯子上,用原文编笑话,让原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逐渐理解“他读到的每一件事实和每一种思想的意义和力量”。这一主张(     
A.推动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B.符合了人文主义者的教育理念
C.拉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D.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追求
2024-02-26更新 | 354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阿拉伯帝国早期的地理学著作,多为道路指南。9—14世纪,帝国出现了苏莱曼、白图泰等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欧洲通过学习他们的地理学著作,逐步了解和熟悉了亚洲及东非地区。这根源于阿拉伯帝国(     
A.推动东西文化的交流B.地跨三洲的辽阔疆域
C.境内多元文明的交融D.较为发达的转运贸易
6 .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的主人是(     
A.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B.除奴隶、妇女、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C.全体奴隶主D.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是在南苏伊士挖掘、出土的莎草纸。这批纸被认为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民使用的书写材料,共40张,纸上记录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甚至具体到港口工人的数量。这批莎草纸

A.反映了苏美尔文明的辉煌B.展现了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盛况
C.有助于了解种姓制的影响D.可以用来研究象形文字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依据下边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希腊B.马其顿C.波斯D.拜占庭帝国
2022-02-10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德皇威廉二世(1888年即位)热心于社会事业,他在俾斯麦去职之前(1892年2月)曾发布一个文告,答应要实行新的福利措施,并支持继任首相颁布了《青工保护法》。据此推知,德皇的做法客观上(  )
A.削弱资产阶级统治B.影响工人运动发展
C.全面干预国家经济D.提升德国国际地位
10 . 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正濒临解散的边缘……尽管外界认为我们的意见极为一致,事实上我们正陷于千钧一发的关头。”……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

——根据《民主的奇迹》《美国文明三部曲》等整理

材料二   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30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成立了3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材料三   (英国)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自《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父们解决中心问题相应办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英法近代宪政体制的形成过程,分别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或复辟势力妥协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