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根本上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其之所以能迅速取得全国性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起义各省权力结构的成功转换。以东南地区而论,革命派、立宪派和从旧政权中分离出来的地方实力派,立即组成新的权力机构。……东南地区在民国时期之所以成为全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高亢之区,根本上是与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精英在变革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活力分不开的。……从社会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才是质变的开始。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王朝没有倒台,那么就不会有民国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潮方面的重大变化。从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这一社会史角度看,辛亥革命才是近代史的真实起点,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界标意义,应该比1840年鸦片战争更高大,更重要。

——《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精英在变革传统政治制度中作出哪些努力。这对于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起到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鸦片战争及以后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才是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理解(不少于三个史实展开且言之有理即可)。
2016-11-18更新 | 7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湖北省黄石二中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维经斯基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革命分子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然后他又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并具体帮助陈独秀等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1921年,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其中一部分要在“二五”计划期间进行)。对于兴建这些项目,苏方不仅提供贷款,而且从资源勘探、厂址选择,技术设计、机器设备、建筑安装到人员培训、试车投产,都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中苏人民友谊史上光辉的一页。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1958年4月7月,苏联领导人向我国提出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我国的拒绝。1959年6月,苏联就片面地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际新技术的协定。1959年,赫鲁晓夫参加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但在与毛泽东会谈中,埋怨中国对台湾的武力政策给苏联“制造了困难”。希望中国公开表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此后,苏联政府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并在中国的邻国策动反华活动,甚至公开诉诸武力,武装侵入我珍宝岛,制造流血事件。

——孙友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迹评》


材料四:在1989年5月16日的那场中苏会谈上,……邓小平还郑重地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历史上中国在列强压迫下遭受损害的情况,他毫不客气地历数沙俄时代及斯大林时期侵害中国权益的历史事实,“从鸦片战争起,列强侵略中国得利最大的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沙俄,在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上也包括苏联”。邓小平淡的第二问题是近30年苏联在整个中苏、中蒙边界上加强军事设施,不断增加导弹,包括派军到蒙古,总数达到100万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此,比邓小平小27岁的戈尔巴乔夫只能神情专注地听着,“我的年龄比你小,那场争论我们不想对此作出评价,而是指望你来作出评价,我同意你的基本想法。对于不太遥远的往事,我们感到有一定过错和责任……”自此,中苏关系拨云见日,实现了正常化。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拨云见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俄(苏)两国之间传统友谊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中俄(苏)两国友谊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据材料三,指出中苏两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苏联当时主动改善中苏关系的原因。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综合,可从中俄关系的发展中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2016-11-18更新 | 5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雍正帝深知吏治败坏对清朝统治的危害性,大加整倾官场风气。雍正帝的经济改革,主要是实行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耗羡是火耗与羡余的合称,是自明代就有的田赋附加税。雍正帝于二年下旨,决定实行耗羡提解政策,地方官不得私征滥派。养廉银,是给官吏的一种生活、办公的补助费,按官员品级大小确定数额,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以此使他们廉洁奉公,不再巧取豪夺。
——摘自李尚英《关于“康乾盛世”的历史分期问题》
材料二 新加坡最引人瞩目的文明发展成就之一,就是其对腐败的有效控制,在政府的廉洁有效方面长期高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一个突出的制度是“高薪养廉”。必须指出的是,高薪养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目的在于大大提高腐败的成本和代价,通过将官员的贪腐行为直接同退休、医保等福利挂钩,官员的贪腐行为一旦确定,他不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其薪金福利等也会被立即取消。这样一来,沉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代价,有效地阻碍了贪腐行为。
——摘编自黄靖《中国向新加坡学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时期廉政建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加坡廉政建设的进步性,谈谈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2016-12-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七月第三周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英国最早确立了宪政,以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民主进程却历经了两个多世纪,最终实现了其宪政的高度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足,就是代表权的不平等。……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是宪政自由的根基,也是合法政府的根基,没有它,政府等同于暴君。……因此,凡是热爱祖国,感激“光荣革命”的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精诚团结,努力使之得到改革。

——【英】理查德·普赖斯《关于爱国的演说》(1789年11月)

材料二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000~4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65席授予新兴的工业城市,有22个大城市各得2席,21个中等城市各得1席。……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在1833年新议会中,贵族子弟仍有217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444人。

——张怀印《十九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191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1948年《人民代表法》取消了1918年、1928年两法中关于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1969年《人民代表法》规定十岁以上男女公民都有选举权。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光荣革命”的不满及其要求。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下院议席调整的主要依据,并分析1833年英国下院议员来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没有完全消除普赖斯的不满?为什么?
(3)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下院代表权在19~20世纪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宪政演变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5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学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帮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材料四   “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4)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博士为在职现任官员,俸秩比六百石,博士有固定员额,西汉和东汉初俱设博士十四人。……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发展到东汉,以上要求又小有灵活。如光武帝时曾增设《左氏》学博士四人,……此外,东汉还设有庆氏《礼》和伏氏《尚书》博士。授课虽讲求家法,然亦有兼说者。如光武帝时张玄,本为《颜氏》博士,他授课时又兼说严氏、(宣)冥氏《春秋》。为了验证博士的学识、考究博士的论辩机智,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光武帝刘秀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摘编自《洛阳太学》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汉博士选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两汉严格博士选任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家骅与陶行知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会考制度的看法。
2016-03-30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湖北省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
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
2014-10-28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北省教学合作体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1) 概括材料一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材料二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3) 现代西方民主源自古希腊罗马,美国是现代西方民主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
(4) 据上述材料归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特征。
10 . 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7年到1921年。)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二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Y-A.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此处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