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指出,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对其“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的种种非分要求,“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自斥之”。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田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统治者外交理念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二:1919127日,顾维钩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摘编自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对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的态度,这引发了中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毛泽东矛盾学说以其辩证思维超越了“求中”或“求异”的单一思维,其“求同存异”外交思想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质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策略根据,以“同”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实现条件,指导了新中国外交实践。

——王建:《试论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与实践》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建国初期有哪些处交实践。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家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
2023-02-26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3 . 1924年,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到1926年5月,广东有农会组织的县由14个扩展到61个,增长了约3.36倍,会员由18万增至62万,增长了2.44倍。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两湖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停滞不前。这一现象说明(     
A.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热情B.革命形势发展影响了农民运动
C.中国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D.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
4 . 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九二共识”拟一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     
A.统一进程的启动与完成B.改革开放的开始与深化
C.两岸关系的紧张与缓和D.统一方针的调整与实践
2022-08-28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3年,孙中山对国民党人说:“我们当年开始搞革命、推翻满清时,策动群众仅百八十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孙中山此论意在(     
A.警惕共产党力量的壮大B.强调工农在革命中的地位
C.表达国共合作的重要性D.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022-08-28更新 | 782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1949年1月,杜鲁门总统发表继任总统的就职演说,提出“新的大胆的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划。该计划(     
A.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技术合作
B.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工具
C.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给予了希腊和土耳其紧急援助
2022-07-07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7 . 1960年,法国不顾美国的掣肘,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四年后,与新中国建交。这最能反映出(     
A.战略调整与价值观的一致性
B.美法两国之间的关系破裂
C.欧洲国家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
2022-07-05更新 | 35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中有机关干部、劳动模范、部队英雄、宗教领袖、工矿技师、教师,还有艺术家科学家、记者、作家、学生医务工作者、民族资本家、华侨、合作社人员等。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B.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阶级性
2022-06-29更新 | 494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2-05-17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统治危机,中国并没有放弃内部的矛盾而达到一致对外,清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内部的安定,这便导致了中国近代外交陷入了双重困境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再随着帝国主义的强迫,中国向西方国家派驻了公使,这种一来一去在形式上有了互换使节的建制,但在根本上并没有平等可言,只是侵略者对清政府无理压迫的结果。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曾国藩等认为:外要和戎、内要自强。换言之,就是要在牺牲部分利益的前提下赢得时间,抓紧一切机会发展强大自己,只有如此才可能真正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中国近代外交,是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一种缩影,这充分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卖国投降的屈辱行径,这在中华民族外交史上将是最可耻的一页。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19491月至8月,在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期间,中共直接以书面形式提出了如何处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议题。在给斯大林的书面报告中,刘少奇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继承旧约;二是重订新约;三是暂时维持条约的原状,在适当的时机重新加以签订。斯大林也表示:"新中国一成立,苏联就立即承认,!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因为那时是与国民党打交道,不能不如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指出订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双重困境"并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022-02-16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