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革命精神为特点,同时兼顾区域特点,在全国划分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据此,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辐射京冀地区,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   
A.千里跃进,将军故乡B.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C.艰苦卓绝,革命奇迹D.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2 .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红军此次“远征”中,中国共产党在哪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如何?
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始终坚持了什么抗战路线?
④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019-02-1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期中检测-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教版必修1)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及其两位领导人。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4 . 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二   

材料三   以往,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总趋势。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5 . 下面所列是1840年——1901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中华民族的奋起抗争B.晚清政府的改革C.近代的民主革命D.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
2018-03-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李泽厚先生曾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蒙。李泽厚此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好诠释是
A.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次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革命。在政治上颌思想上使人们获得了很大的解放。顽固守旧的堤防被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尽管在往后的年代里接连出现复辟或变相复辟,令人感到迷惑不解,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毕竟是不可抗拒的。

——摘编自黎澍《辛亥革命几个问题的再认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地有限地推进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在19世纪中晚期,中国在推动变革的道路上有三次革命高潮以不同的斗争方式,程度不等地推动或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历程。

——摘编自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革命高潮及革命对象。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018-03-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的内容,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①世卿世禄
②门阀地位
③才能道德
④文化文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哪些因素。
10 .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在抗战时期,中共始终坚持什么样的抗战路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