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
A.郡国并行B.刺史C.中外朝D.通判
2 .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0-09-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与匹畴的……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颁布,都是为了处理和调整某一方面或者若干方面的关系。处理、调整得好,封建统治就巩固、持久;处理、调整得不好,封建统治就会动摇、崩溃。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一个制度安排,例如刺史制度、察举制等,以“XX(制度)的演变”为题,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论述准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是由我们的罪恶产生的,因为我们不是天使,所以我们才需要政府,但政府也不是天使,因而,对待政府的权力就需要时时警惕,宪政就是对政府的法律限制。

——美国思想家潘恩

材料二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评价美利坚与法兰西两国宪法。
(2)依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19-11-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胡绳划分时期的标准是
A.西学东渐的程度B.革命任务的变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D.阶级斗争的表现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1)根据材料一,在前一“过程”中,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
重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
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孙中山BC
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等新民主主义革命D

(4)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5)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9-08-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1984年,邓小平淡话讲到:“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这个“开明的政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建立经济特区
D.对外开放
2019-07-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②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③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指出三幅示意图中所反映制度及其实行的历史时期,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相互联系的线索(或角度、内容),展开论述。(要求:明确指出所选角度,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