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汉帝太尉在任时间任前职位去职原因备注
高祖卢绾公元前205~前202年列侯迁燕王高祖世交
周勃公元前196~前196年列侯罢省
惠帝周勃公元前184~前179年列侯迁丞相高祖遗命
文帝灌婴公元前179~前177年将军迁丞相
景帝周亚夫公元前154~前150年中尉迁丞相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商朝、周朝和汉朝选拔官吏的标准。这些标准(       
商朝“三宅三俊”“三宅三俊”的标准,即从行政、民事、执法三方面,要求官吏德才兼备、名副其实
周朝“六德六行”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所谓六行,即孝、友、睦、姻、会、恤
汉朝“四科”“四行”所谓“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决断”。所谓“四行”,即“质朴、敦厚、逊让、节俭”
A.反映出当时的官吏考核体系较为完备B.凸显统治者对官员综合素质的重视
C.表明中央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D.强化了地方政府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2023-03-02更新 | 30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它反映出中国
年代次数主要出访国家
1949-1983年1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44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225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整理

A.始终保持与世界各国密切的双边关系
B.出访次数的变化与外交政策调整相关
C.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际格局演变
D.以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为外交主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
A166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B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
D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A.AB.BC.CD.D
2022-04-05更新 | 200次组卷 | 26卷引用:(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中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群众的告诫。这些告诫意在
要选举的人要提防的人
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
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
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的人
A.强调执政为民的理念B.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
C.贯彻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2022-04-30更新 | 304次组卷 | 20卷引用:(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中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边疆治理情况。

朝代管理体系   边疆防御 民族政策
汉朝
设立郡县;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征服、纳降、内徙、分化瓦解、派遣使者、屯田、册封官爵、羁縻统治等
隋唐
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部督、刺史,并可以世袭;设立都护府,统于中央政府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采取过武力讨伐,但以怀柔、招抚为主,主要是和亲、册封、内徙,还有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元朝设立宣政院;建立驿站制度部署了大量军队屯田、册封、联姻、因俗而治等
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实行州县、八旗并存制;盟旗制;沿袭土司制度,后来进行“改土归流”西北设伊犁将军、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西南地区设办事大臣封爵、给俸、年班朝觊、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旅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旅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旅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7 . 下表为“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由表中信息可知
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
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

A.礼乐制度是西周推行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B.古代儿童在礼乐制度的方面男女一视同仁
C.宗法制度是古代实行礼乐制度的基本前提D.先秦时礼乐制度已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
8 . 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目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
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序言
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A.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B.传承了建国初期的全部制度
C.首次认可国家权力源于人民D.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最新理念
9 . 下表所示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罗马法建设的若干成就。这些成就
时间成就
533年查士丁尼命人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编写《法学汇纂》(50卷)
533年国家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
565年法学家将534年后查士丁尼陆续颁布的168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新法典》

A.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提供了渊源B.使罗马成文法全部条文得以保存
C.启发了普通法系国家的立法工作D.奠定了罗马帝国重新统一的基础
10 . 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022-06-14更新 | 7425次组卷 | 54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