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是德国当时的讽刺画,德文标题意思为《在中国作战》。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是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016-12-12更新 | 10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下图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国王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B.国王可以收税
C.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D.国王可以招募军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选与不选的理由。

素养二: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2)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养三: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4 . 下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
A.1860年
B.1898年
C.1919年
D.1948年
5 . 下图为作于1916年名为“水中捞月”的政治漫画,水中月亮上有“帝制”
字。通过分析该画能够获得的认识是(     
A.洋务运动未使中国富强
B.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共合作打败北洋军阀
2012-03-12更新 | 10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统治者特别注重对地方的治理。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图。

图1

图2

图3

(1)阅读三幅地图,说说其对应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何种地方行政制度,并对相关制度进行简要评价。概括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总趋势。

材料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在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职权划分最重要的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在相权制约下君主的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开明性。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有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

——《史学前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


(2)从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2022-08-01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右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据此图判断,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8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简况

康熙朝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于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
雍正朝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
乾隆朝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吸收在准部、回部进行实地测绘地图的成果,订正西藏部分错误。于1760年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古代并无“中华民族”的名称,“中华民族”的提出是在清末,其时西方列强入侵激发起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中华民族”观念由此萌芽。

南京临时政府从国家层面认可民族平等,有利于改变历朝历代狭隘的大汉族观与清朝满族独尊的民族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层面将“五族共和”和“中华民族”确立为“中华民国”立国的法律依据。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为一体的共识。

——摘编自何一民等《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出现的背景和内涵。

材料三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概况


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经济总量(亿元)
1952
3.7
57.89
1978
76.7
323.78
2017
90628.8
84670.90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就“国家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9 . 下图是1949年刊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内容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制作 分解图”图片。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
A.庆祝抗日战争胜利B.准备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C.争取渡江战役胜利D.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02-1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

(1)以上三幅图是秦、隋、元三个朝代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示意图。观察图片分别指出三幅图对应的朝代。
(2)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的分布与政治、经济(包括人口数量)等有密切关系。从秦到元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南北密度分布有何变化?并简析导致其变化的具体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