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中国曾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走在世界前列的东方文明古国,在近代却遭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挑战,结合如图和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块被割占的领土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回归了祖国?
(3)仔细观察如图,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相比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4)图中的台湾岛在什么时候、被哪个国家、通过什么条约割占?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最早提出了什么构想?
2021-0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图1中国领导人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图2中国领导人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图3中国领导人会见美国总统布什

结合图片资料和所学回答:
(1)建国初期,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2)上面三幅反映中国重大外交场景中的中国领导人分别是谁?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性成就有哪些?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反对        和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        政策。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调整?
2021-01-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徽标。图中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该徽标揭示了
A.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B.社会公平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可持续发展与地球间的密切关系D.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4 . 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1)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制度的影响。

历史上,关于科举取士的原则有两种观点。有人主张“逐路(地方行政区划)取人”,有人主张“惟才是择”。明代的科举制划分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及西南诸省)”,分别占录取总额的55%、35010和10%;政府还明文规定各地的录取名额,各州县均有一定的配额,即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会有人才被录取。


(2)根据材料,说明明朝科举取士所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目的。
2020-05-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请回答:

(1)图1这位将领是     ,他战死于      战役;图2这位将领是      ,他战死于        战役。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条款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3)1895年4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领导发动了“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        》,请求光绪帝确定维新变法政策。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开始变法。
(4)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1-01-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逐渐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侵略,中国的各个阶层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国家的出路。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晚清时期的列强侵略与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简表

时间19世纪30、40年代19世纪50~80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背景西方: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①),要求得到更多的市场和原料西方:19世纪七十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要求市场、原料的同时,要求(②)
侵略事件名称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亡国危险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探索事件名称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应对边疆危机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成果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1)请在序号处填写上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2)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党醒,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采访的美国作家西奥多·怀特、安娜·雅格布)写道,政府在汉口逗留的几个月中,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最全面的团结……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有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许多军阀部队从南方或北方赶来参加战斗……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杨克林、曹洪《抗日战争图志》

材料三   


材料四   随着战争消耗的不断增加……日本的社会经济几近全面崩溃,物资极端匮乏,连粮食和食盐等民生必需品也难以保障……苏联的对日宣传和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使日本更难以继续抵抗……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20-04-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西周到秦朝,秦的都城多次变迁(如下图序号所示)。秦统一后,秦始皇对咸阳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以他居住的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如众星拱月。从图文材料中可得出的信息有

①都城变迁大致遵循由西向东②都城大都选择临近渭水流域
③对咸阳的改造彰显天下归一④郡县制已经完全取代分封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8-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外交的基本方针?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中图??,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955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19541211日,毛泽东在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指出:“我们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你们国家的情况的,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的。……”


(3)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为例,谈谈你对毛泽东上述言论的理解
2020-08-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废除债务奴隶,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是
A.梭伦B.庇西特拉图C.克里斯提尼D.伯里克利
2020-03-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1842—1859年间实践中的中国对西方外交机制网络示意图(见如图)可以推断,当时清政府
A.建立统一外交机构的必要性B.沦为“洋人的朝廷”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