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代迁陵县学官类简记载:“直学佴,令教以甲子、算、马、大杂。”“学佴”即是学室的管理者和学习辅导者。只有经过学习,民众才有可能进入行政系统为官。这说明
A.迁陵县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B.考试成为选官的基本途径
C.垄断教育成为集权的手段
D.秦朝重视官吏的基本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2018-06-07更新 | 1197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醣”。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
C.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观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材料一 清初将“繁邑”析置别县的事例在各省多有所见。入清以后,山西地方开发的力度达到了极致。雍正年间,山西省县级政区的增设仅有蒲州府临晋县分出虞乡县。据雍正朝实录记载,王玑曾上奏议,所奏事宜有三款,一为分县,临晋析置虞乡,治在虞乡镇,新县增置知县、典史、巡检诸官;二为涑水建闸治河;三为增兵,涉及临晋县、虞乡县、蒲州府等地.所奏皆获准。其中分县、增兵均事关地方行政和控制机宜,新县增置知县、典史属常态化行政管理,但巡检及增兵则隐含着“弹压”地方的事实。王玑曾作为钦差,前往临晋县处理该县村民越狱拒捕“闹县”一案。

——摘编自程森《雍正年间山西民众“闹县”与县级政区调整——以临晋分县为例》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省直接统县的二级制。江西“辖县八十有一,除少数县份距省较近外,余皆山泽绵亘,交通不便……凡一省令,动需经旬阅月,始克到达”。20世纪30年代初,江西省主席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称:“……”无县无‘赤匪,,全省疆土,三分之一已隶属赤色版图。”为“围剿”根据地,国民政府不断发动针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单事活动,但均被挫败。当局便开始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决定实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在省县之间设置统县政区,对地方政府进行严厉的整顿与管控,以配合国民党军事上的行动。

——摘编自刘文祥《县区与统县政区:民国时期赣北行政区划之调整(1912—1937)》

材料三 宁波市自鄞县析置而出,形成郊县环绕市区的结构。改革开放后,面临城市空间战拓展的约束和城乡统筹深化发展的障碍等。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将邻近市区部分地域划出,其余仍为鄞县。然而,鄞县历史悠久,在群众心中,“宁波即鄞县”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保持鄞县行政区划完整性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保留“鄞”字,由鄞县整建制改为鄞州区。县改区后,市区协同共进,促进中心城区带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鄞州区抓住“人”这个要素,将“幸福民生40条”作为全区的重要行动指南。县改区以来,鄞州区社会稳定,经济、文教等迅速发展。

——摘编自林拓等《撤县建区:从政区调整到战略创新

——以宁波鄞州为例》

(1)根振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临晋县分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西突破省县两级制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鄞县撤县建区的启示。

2018-10-1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可知军机处
A.取代了内阁的职能,位高权重
B.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
C.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D.权力巨大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唐代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依然被名门贵胄所垄断;但到宋代,政府对科举制度做出大幅度改革,据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登科录》记载,宋代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就高达417人,占进士比例2/3以上。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A.世家大族已退出历史舞台
B.理学强化平民的责任意识
C.社会阶层流动性逐渐加强
D.官僚大多出身于科举之门
7 . 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
D.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雅典政制》记载,从雅典王政时期以来,修宪共变更了11次。在宪法变更过程中,人民大众的权力一直在增长,到了第11次修宪后,“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出现了多数人专制
B.贵族和平民的纷争持续不断
C.直接民主造成城邦动荡不定
D.公民形成了牢固的法治观念
9 . 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
D.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2018-11-05更新 | 1277次组卷 | 6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仙桃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