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世界文明史》记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它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防范公权侵害私权
2019-04-15更新 | 800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仙桃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的趋势在发展
B.当时楚国文化的包容
C.周代制度在楚国严格执行
D.儒家思想在楚国受到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重视民心向背
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等级制度
D.依赖家族关系
2019-04-09更新 | 383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2019-12-20更新 | 280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
5 . 王国维《商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股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这一变化
A.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C.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D.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书》记载:唐代830多名进士中,士族子弟约589人,小姓约109人,寒素家庭子弟约132人。对这一结构的出现解读合理的是唐代
A.科举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继承
C.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
D.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
A.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
C.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
D.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
2018-10-15更新 | 502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材料一 清初将“繁邑”析置别县的事例在各省多有所见。入清以后,山西地方开发的力度达到了极致。雍正年间,山西省县级政区的增设仅有蒲州府临晋县分出虞乡县。据雍正朝实录记载,王玑曾上奏议,所奏事宜有三款,一为分县,临晋析置虞乡,治在虞乡镇,新县增置知县、典史、巡检诸官;二为涑水建闸治河;三为增兵,涉及临晋县、虞乡县、蒲州府等地.所奏皆获准。其中分县、增兵均事关地方行政和控制机宜,新县增置知县、典史属常态化行政管理,但巡检及增兵则隐含着“弹压”地方的事实。王玑曾作为钦差,前往临晋县处理该县村民越狱拒捕“闹县”一案。

——摘编自程森《雍正年间山西民众“闹县”与县级政区调整——以临晋分县为例》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省直接统县的二级制。江西“辖县八十有一,除少数县份距省较近外,余皆山泽绵亘,交通不便……凡一省令,动需经旬阅月,始克到达”。20世纪30年代初,江西省主席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称:“……”无县无‘赤匪,,全省疆土,三分之一已隶属赤色版图。”为“围剿”根据地,国民政府不断发动针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单事活动,但均被挫败。当局便开始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决定实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在省县之间设置统县政区,对地方政府进行严厉的整顿与管控,以配合国民党军事上的行动。

——摘编自刘文祥《县区与统县政区:民国时期赣北行政区划之调整(1912—1937)》

材料三 宁波市自鄞县析置而出,形成郊县环绕市区的结构。改革开放后,面临城市空间战拓展的约束和城乡统筹深化发展的障碍等。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将邻近市区部分地域划出,其余仍为鄞县。然而,鄞县历史悠久,在群众心中,“宁波即鄞县”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保持鄞县行政区划完整性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保留“鄞”字,由鄞县整建制改为鄞州区。县改区后,市区协同共进,促进中心城区带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鄞州区抓住“人”这个要素,将“幸福民生40条”作为全区的重要行动指南。县改区以来,鄞州区社会稳定,经济、文教等迅速发展。

——摘编自林拓等《撤县建区:从政区调整到战略创新

——以宁波鄞州为例》

(1)根振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临晋县分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西突破省县两级制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鄞县撤县建区的启示。

2018-10-1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
2018·江苏·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
C.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D.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记载:明朝“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同时,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的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完全丧失
D.宦官掌控票拟批红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