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A.法庭判决仅凭情感而非依据证据
B.民主法庭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C.职业律师开始出现于法庭中
D.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 .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皇帝认为立崩立长的说法,并非确论,储君不可不立,又不可将所定立的储君显露出来,这样才是“良法美意”,乾隆皇帝秘密立储的目的是
A.摆脱宗法观念影响B.开创新的继承规则
C.提防臣下结党营私D.注重维护中央集权
3 . 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A.“一国两制”成共识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D.两岸“三通”已实现
2019-12-08更新 | 26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春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出奔(逃出原居住地或本国)”现象,因君位争夺导致的“出奔”总计70起,92人次,因族长争立导致的“出奔”总计4起,12人次。这一现象反映了
A.诸侯国间战乱不断
B.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C.贵族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D.平民势力开始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相反,周桓王在位23年间曾五聘于鲁。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
A.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B.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
C.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D.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唐书》记载:贞元八年(792年)河南、河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发生水     灾,中书侍郎陆贽秉持“所费者财用,所收者人心”之“王化远被”理念“上奏”劝德宗遣     使赈灾。陆贽的“上奏”立足于
A.把应灾权力逐步收回中央B.“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C.重建中央在地方的核心地位D.加强中央财权,防止独立倾向
7 .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
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8 .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记载康熙亲政后勤于政事,御门听政的起居注。康熙皇帝也曾感叹自己事必躬亲,承受着强大的工作压力,没人能够“更换休息”。这说明清代初年
A.皇帝勤勉亲政政局稳定
B.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C.军机处是中央法定机构
D.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世界文明史》记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它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防范公权侵害私权
2019-04-15更新 | 800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仙桃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