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御史台受九卿之一的少府节制,御史中丞的实际地位也略低于尚书丞郎魏晋时期的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并改变了两汉以来中央监察机构三大系统(御史台、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并存的状况,监察职权渐次(统)归于御史台。御史职权范围扩大,地位有所提高,这成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由秦汉初创阶段向隋唐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但因御史监察制度植根于门阀制度的土壤上,受到士族特权的阻碍,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摘编自薛箐、林恒青《魏晋南北朝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明朝监察机构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直接对皇帝负责。御史有较为独立的弹劾权,监察范围上至朝廷各部及地方政府(三司),下至平民百姓,包括行政、司法、军政、教育及一切朝令和祭祀的典礼等,其任免、升黜及定罪量刑皆由皇帝亲自定夺。监察机构与官员在行使职权时,受到上级、同级(平级)之间和其他机构的监督,从而形成了严谨的监察体制。明代监察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加强了对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的全面监督。

——摘编自李丽《试论明代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明朝监察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监察制度实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铨,尚书、侍郎分主之。……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五品以上不试,上其名中书门下。六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察其身、言;已铨而注,询其便利而拟。已注而唱,不厌者得反通其辞。三唱而不厌,听冬集。厌者为甲,上于(尚书)仆射,乃上门下省。给事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之,然后以闻。主者受旨而奉行焉,谓之“奏受”。视品及流外,则判补。皆给以符,谓之告身。

——《新唐书·选举志》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官员铨选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官员铨选制度简要评价。
2022-05-16更新 | 27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廷秘书机构军机处,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谕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控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它事实上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四十三)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四十四)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四十五)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及发布命令之时,须副署之。……《临时约法》在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三者关系中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国务员有实际的责任,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却受到限制。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19549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机床边、矿井下、田野里的工人和农民的代表;来自课堂、实验室、医院、研究机构、文化部门的知识分子代表;来自军营和边防的解放军代表;来自内蒙古草原、西藏高原、天山脚下和西南边陲的蒙、藏、维、壮、苗等少数民族代表;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大会的任务是制订宪法和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摘编自林蕴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的职责和实质。
(2)根据材料二,指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制度,并分析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任务。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