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2021-11-05更新 | 1189次组卷 | 5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综合(文科)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     )
A.激化了社会矛盾B.加强了中央集权C.净化了官场风气D.推动了地区交流
3 . 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量”。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
A.确立中共领导地位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C.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2021-10-07更新 | 312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5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5 . 19世纪的法国史学家这样记载:“今天的人在读了雅典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与其说雅典的法庭是按照法律条文审判,不如说是在具有表演欲与说服力的演说者的控制之下。”这句话反映了雅典
A.司法审判的民主特征B.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
C.司法遭到了强权控制D.法庭审判结果不公正
6 .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下列选项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准确对应的是
A.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B.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C.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D.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2021-09-27更新 | 160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7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8 . 清朝政府文件不但用满文、汉文,而且也常用卡尔梅克文(即西蒙古文,古称瓦剌语)、阿拉伯文、藏文等书写。官府还出版了一些多语词典,并继承了明初用四夷馆编纂《华夷译语》的传统。上述举措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放松了对文化的管制
C.普及了多民族的语言D.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021-09-12更新 | 31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等四校2022届高三模拟联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转变为重视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5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021-08-29更新 | 3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5月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2021-08-27更新 | 126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