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13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三)历史试题
2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称参加者国宴内容
开国宴(1949年)中共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国民党起义将领、工农兵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周恩来总理发表热情致辞,为共和国祝酒。宴会主菜有红烧鱼翅、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等。宴会酒为山西汾酒、黄酒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宴(2008)出席开幕式的美、俄、英等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代表团等宴会设九桌,以鲜花为名,寓意百花争艳繁荣与奥运大家庭和谐。菜品中西合璧:瓜盅松茸汤、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鳄鱼。配备筷子、刀叉,实行分餐制。
G20杭州峰会国宴(2016)出席峰会的各国首脑及外方代表团国宴布置基调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国。晚宴餐具为中国瓷器,设计采用传统水墨方式表现中华文化。用杭帮菜,佐以葡萄酒。
国庆70周年国宴(201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4000余名中外人士《迎宾曲》喜庆欢快。招待会主宾区台鲜花吐艳;华表、长城等元素与56各民族面塑人物交相辉映;展现春夏秋冬意蕴的果蔬雕刻鲜活灵动,象征着祖国四季繁荣。

——据周加李《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吴德广《新中国国宴的前世今生》等整理

提炼表格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在中世纪的英国,一切贵族都可以拿起武器,向暴君要求自由,由于贵族和国王二者之间的地位始终不相上下,从而形成长期抗衡的局面,自由思想渐渐地根深蒂固,并越出“贵族自由”的藩篱,成为英国社会从上层到下层普遍共有的一种价值取向。这表明,近代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A.蕴含明确的制衡机制B.受到主权在民的影响
C.是贵族与国王妥协的产物D.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
5 . 西周前期的统治者在构建政权合法性的过程中,主张要怀敬畏之心处理朝政,施恩于百姓。而秦始皇称统一天下的关键因素是“(自己)兴兵诛暴乱”,并未提及民众对统一的贡献与牺牲,民众只是其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工具而已。这一变化说明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儒家民本思想受到关注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城邦本来就是一种社会组织,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内,就成为一个城邦”;城邦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集体”。在此,亚里士多德强调
A.公民团体等同于城邦制度B.城邦公民群体的参政范围不断扩大
C.城邦政体确保了人人平等D.公民群体是城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7 .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根据此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
事件道路内涵
《天朝田亩制度》旧式农民革命道路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
戊戌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
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
南昌起义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A.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
C.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
D.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021-08-27更新 | 40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培优(4)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军将士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红军横跨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过了终年积雪、被视为生命禁区的大雪山;渡过了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还走过了世界上几乎和法国国土面积相等的海拔最高的人烟罕至的湿地。武器筒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够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一年后,于193510月红军到达陕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1936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新局面就此开始了。

——摘编自金一南《苦难辉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军长征所体现的精神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9 . 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
2021-05-18更新 | 106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四)历史试题
2021·湖南·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也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此时法国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为基础。财政大臣主张极端重商主义政策并大范围实施,利用国家资本和特许经营形式集中发展工商业、刻意压低粮食价格、提高农业税等,导致耕地荒度,农民极度贫困,国家财政濒临崩溃。据农学家阿瑟·扬估计,法国与英国小麦亩产比为1:1.33。在此情况下,重农主义者提出,在各经济部门中,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二者都是不生产的。代表人物魁奈也指出,“关于农业的利益,实际上是要把土地集中形成大规模的租借地,由富裕的租地农场主经营……使它达到最好的状态”。

——摘编自《浅论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对当前我田“三农”问题的启示》等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在了解了一些地方的农业互助合作情况后说:“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作法。”同年11月,在第三次全国农业互功工作会议结束前夕,毛泽东在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伯达谈话时指出:“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潜在力很大。”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技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各种农具,进行比较,通过试验加以改进,试制出新式农具。试制出来后在田里实试,确有成效,然后再大批制造,加以推广。

——摘编自《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重农学派和毛泽东农业思想的相似点。
2021-05-03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