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7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按照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实际收入因为货币贬值而急剧减少,甚至陷入贫困而破产。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和新贵族获利很大,他们既能够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反映了欧洲
A.价格革命的影响B.股票市场的出现C.商业革命的萌发D.手工工场的发展
2 . 19世纪末以来,考古人员在东非海岸沿线的一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中国生产的手工艺品,其中明代以来的青花瓷占主导地位,同时还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中国钱币。这可用于说明古代东非(       
A.与中国建立了经济联系B.商品经济繁荣发达
C.实施了开明的对外政策D.定期向明朝进贡
3 . 上世纪50—70年代,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鞍钢共向全国300多个单位输送干部和技术工人12.5万人,并为各地代培干部、技术工人和实习生11万多人,支援了武钢、包钢、酒钢、攀钢等钢铁公司的建设。这一举措(     
A.有利于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B.保证了“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开展
C.推进了新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D.顺应了改革开放工业化的建设需要
2023-04-03更新 | 490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     
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
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占据渭水中下游地区,这里土质好,灌溉便利,商鞅主持变法,主张治国“能事本而禁末者,富”,秦统一前夕,秦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说:“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齐国多濒海之盐碱地,于是“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改革期间,设工商之乡六,将士、农、工、商并列为国之四民。战国时期,齐国没有实行郡县制,地方行政偏向于分权,商业政策得以延续。

——摘编自周振鹤《假如齐国统一了中国》

材料二   元朝政府曾四次“禁商泛海”,但加起来不过十年时间,元朝大体奉行鼓励、支持海外贸易的方针。明朝建立后,朱元障“禁海外互市”,郑和下西洋停止后,朝贡贸易走向没落,私人海外走私贸易成为主要形式。1567年,明朝开放海禁,但对船只数目、贸易地点仍有严格规定,并严禁与日本贸易。清朝初年,为消灭郑成功势力,清廷实行禁止沿海人民出海贸易的政策,随着台湾被纳入清廷统治,海禁开放,同时进行又先后颁布了各种管理条例,对船的长宽、载量和可载人数等予以限制。

——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和齐国商业政策的不同,并概括导致两者差异的因素。
(2)有观点认为,元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是小农经济的必然产物。请表明你对此观点的态度,并结合材料二和元明清相关史实作简要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1933年的苏联宣传画,画上配文的译文为“我们将扩大托儿所、儿童教育设施和工厂厨房的建设。劳动妇女是国家生产和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此画作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有所调整B.经济建设需求变革社会关系
C.积极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D.五年计划侧重教育基础设施
7 . 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
11640年,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
2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
据表可知
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
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
8 . 据学者研究,秦代、两汉、唐宋、明代都有地方向中央呈报雨水的记录,清政府推行雨泽奏报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农业发展B.推动科技进步
C.提高救灾效率D.践行仁政传统
2023-03-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选班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加拿大人口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后裔,土著老居民约占3%,其余为亚洲、拉美、非洲裔等。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据此分析,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因素是(     
A.殖民扩张B.三角贸易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
10 . 1623年,英国议会就印度棉纺织品进口问题进行辩论,并称其“有损国家利益”。实际上,反对棉纺织品进口的声浪一直是17和18世纪英国政坛的常见主题。这反映了(     
A.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B.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C.英国不愿加入全球贸易体系
D.棉纺织品进口冲击了英国传统纺织业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