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执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被迫下轮台罪己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盐铁会议召开。 在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展开了激烈论辩。会议结束,朝廷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和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明洪武元年(1368年),统治了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但残余势力仍旧盘踞北方,朝廷屯重兵于九边重镇,每年需要军粮250万石,给国家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 洪武三年,朱元璋采山西行省官员建议,令商人于大同仓交米1石,或于太原仓交米1石3斗,发给淮盐1小引(200斤)。 商人纳毕,就可以拿着发给的盐引前往指定的盐场领

取食盐售卖,此即所谓“开中法”。 同时规定,商人贩卖食盐,必须持有盐引,盐与引离,或伪造盐引,即以贩私论处,罪至死。 自此,民间贩盐事业迅速发展,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时期,全国产盐最多的两淮、两浙两个盐区,每年办大盐引(400斤)为 572 400 余引,约占全国盐引数的一半。

——摘自朱宗宙《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盐铁会议争论的实质及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3 . 辣椒原产美洲,是一种用地少,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明中后期)进入中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与曹雨《中国食辣史》

材料二   以下是两则明清时期记载辣椒的史料

明代杭州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是中国最早有关辣椒的文献。

贵州地处西南,多山而且耕地稀少,乾隆年间《贵州通志物产》记载:“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

——摘编自《燕闲清赏笺》《贵州通志》

材料三   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是下层庶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比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并形成了一些资本雄厚的餐饮企业。同时,真空包装的辣味食品也在学生中流行,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1)请结合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势力划分等相关史实,依照下图提供的圆点,选择相应地区,填入空格处,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主导的辣椒传入线路。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辣椒传入中国后用途的变化,并分析在清代的贵州,辣椒被广泛食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归纳总结1949年后食辣习俗逐步扩展的背景
2023-01-10更新 | 50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南宋海外贸易的主要伙伴示意图。据文献记载,与南宋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南宋的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与初级制成品为主,而出口商品则多为手工业制成品。由此可知,南宋(     
A.技术优势支撑外贸发展B.海外贸易伙伴分布集中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支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     
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
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     
A.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B.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
C.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D.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
7 . 从秦代到元代,史籍中关于大规模虎患的记载并不多见,而明清时期的有关记载却骤然增多。从区域来看,虎患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新开发的山区。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战乱导致人口南迁
C.百姓环保意识淡薄D.人地矛盾日益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书中会有散见于不同篇目但现象类似的记载,研究这些类似的现象并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常用方法。观察下表,据此得出对应的历史结论,最吻合的一项是(     
记载内容出处
“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三国志·魏志·任峻传》
“宗族,部曲三千余家……万三千余口”《三国志·魏志·李典传》
“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三国志·魏志·许楮传》
A.战争频繁导致兵屯发达B.豪族拥兵威胁中央集权
C.人身依附情形较为普遍D.封建生产关系急剧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梦秦简《关市律》中提到“为作务及官府市”,这证明了官营商业的存在;在《金布律》《仓律》等书中都有官府出卖器物、原材料和牲畜的记载,盐、铁更是由官府垄断经营,利润巨大。《汉书·食货志》曾引援董仲舒的说法,商鞅变法后,官府的“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西汉初期在“无为而治”的大环境下,官营商业有所削弱,但汉武帝又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东汉把盐、铁统改为各郡国主管,实行“民营官税”,仅仅个别郡仍由官府经营采矿、冶炼和铁器销售,虽然东汉依然存在其他官府手工业部门,但总体上其官营商业的规模已经无法与西汉相比。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茶盐本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茶盐之税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官府经营茶盐,与民争利,实为下下策,不仅获利不比通商多,而且由于“利之所诱,虽曰刑人,号痛之声动乎天地,弗能禁也”,也极易导致人民的反抗、威胁朝廷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宋王朝又几次变异茶盐之法,或禁或驰,致使社会秩序更加不稳。因此进步的士人主张“今日之宜,莫如一切通商,官勿卖买,听其自为”,“诏天下茶盐之法,尽使行商,以去苛刻之刑,以息运置之劳,以取长久之利”。

——摘编自徐红《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西汉中后期强化官营垄断商业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商业的发展趋势,并论述材料二中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有关宋代小商贩(小经纪)的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宋代(     
小商贩(王良佐)“居临安观桥下,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称王五郎”。《夷坚志》
(南宋)洪迈
小经纪“就门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虾、退毛鸡鸭、蛤蜊、螃蟹、辣熝、香药果子”或“博卖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日用器具)、铜铁、器皿、衣箱、瓷器之类”。《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
“小经纪”条记录的名目有一百七十八种,有卖猫粮的,卖新闻报纸的,卖火柴的,也有卖假发的,卖肥皂团的;还有洗衣店、宠物美容店、修皮鞋店、冰镇饮料摊子。无数小商贩在京城里开设各类小商用,经营各种小商品或提供生活小服务。《武林旧事》
(宋末元初)周密
A.传统农本观念遭到颠覆B.商业繁荣拓展城市空间
C.城市发展促进社会流动D.城市商业经济魅力巨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