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一位奥斯曼帝国的官员在1625年记载,“以前,印度/信德和中国的货物通常都是先运到苏伊士,再由穆斯林转运到世界各地。但现在这些货物却被装上了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船只,再从那里转往世界各地。欧洲人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运往伊斯坦布尔和其他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家的黄金和白银变得越来越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B.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C.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商路
2021-12-26更新 | 526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明清时期的方志和文集中,有以下关于商人的记载:
人物籍贯相关记载
张通陕西杜陵公性惮厚利,而仅取足。
张遐龄山西蒲州虽切事贸迁,而视财利甚轻,不屑屑较锱铢。
周家禾江苏梅里以卖米为业,过午辄闭肆,登小楼读书。

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理学伦理融入商业经营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C.重义互利促进商帮发展D.抑商政策恶化经商环境
2022-04-22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长久以来,蔗糖在食物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蔗糖是汉武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进贡来的珍品。唐太宗曾向印度摩揭陀国派出留学生使团学习制糖技术,制出了品质远胜于西域石蜜、颜色黄白的好糖块。据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此时蔗糖已用于治肺寒、咳嗽上气等疾病。两宋时期,王灼编写了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明清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领先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白糖”,糖制品成为大众食品,国外销售区域遍及亚洲、美洲、欧洲等14个国家及地区。

——摘编自任小宇《中华帝国视野下的蔗糖史》

材料二   明清以来,中国一直是东亚市场的蔗糖输出大国,台湾甚至被称为“东方甜岛”,中国几乎垄断整个东亚的糖品贸易。19 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甜菜机器制糖业快速发展,甘蔗糖业日渐萎缩,由中国主导的东亚糖业旧格局逐渐瓦解。仅1929年,进口洋糖(以甜菜为原料)高达89万吨,价值银元1.5787亿,超过了中国所有民族工业的产值。

——摘编自赵国壮《近代东亚糖业格局的变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制糖业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传统制糖业日渐萎缩的原因。
2022-01-1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国古代的财产继承制度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确切财产继承的记载始自于秦代。《史记·王翦列传》记载,王翦为秦始皇率兵攻楚,“多请田宅为子孙业”,说明土地可以作为继承的标的。

汉代时,财产继承首次确立诸子均分的原则。据《史记·陆贾传》记载:陆贾“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囊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汉代这种诸子均分财产的规定唐代沿袭下来。但是,女儿有没有继承权,此时却无法得知。《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硬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明朝的《大明令·户令》是这样规定的:在分配遗产时,“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至于现在婚姻法中所说的“非婚生子”,在明代被称为“奸生子”,也依旧享有继承权。清代沿袭了这一规定。

——《毕业论文网》

材料二   至于女儿的继承权唐代法律始有了规定。唐律规定:已出嫁的女儿没有继承权,但未出嫁的女儿还有继承权,只是数额相对减少;无子的户绝之家,出嫁的女儿还享有财产继承权。

随着私有财产的丰富和交易的频繁,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也逐渐加重。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繁荣,民事活动活跃,财产继承制度比前代完善了许多。不但沿袭了唐代的“诸子均分”制,还明确了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对户绝财产的继承、妇女的继承权、遗嘱继承、死亡客商的财产继承等新问题也作了规定,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

——《毕业论文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财产继承制度逐渐完善的原因。
2021-11-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华大星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据此可知当时
A.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指定商品
B.沿海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地区
C.瓷器的销量深受造船技术影响
D.海外贸易推动制瓷业的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管子·地员》篇把土地分为三等十八类九十物(种),并记述了各种土壤上栽培的作物。如粟土,"尽宜桐柞,莫不秀长。其榆其柳,其糜其桑……群木蕃滋数大.条直以长。"此外,对其他十七种十壤,也有类似的记载。这反映出我国早期农业
A.作物种植趋向多元化B.已产生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C.生产关系正发生质变D.生产力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佛山出土的汉代水田模型显示,田埂将水田分为六块,分别有犁田、插秧、收割、脱粒、堆肥等劳作场景,与史籍对汉代区田法的记载契合。这反映汉代
A.小农经济模式已经成型B.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D.农业发展成为撰史主题
2022-03-05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2020年广东GDP总量突破11万亿,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清以前,“广东民贫,丰年尚有不足”不绝于记载。虽然有近海的优势,海外贸易发展颇具特色,但由于缺乏市场的遍在性(普遍性)发展,这种贸易的特色发展,并没有能形成对广东的全局性拉动。明清时期,广东的经济区位发生了深刻变化,雨热足、物种多、濒临沿海、境内交通水网丰富、海洋经济多元结构等诸多优势,终于迸发式地发挥出来,一跃而崛起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摘自黄滨《宋至明清广东经济发展从边缘到重心的嬗变廓见》

材料二   以下为1953—2005年广东生产总值增长轨迹表

——摘自《广东经济发展演变轨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广东经济发展从边缘到重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后广东经济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比较确实的史料记载,18世纪20年代,汕头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市镇。1851年(咸丰元年),英美洋船入泊汕头港进出外海航道上的妈屿岛。为了管理方便,1853年(咸丰三年),潮州海关从庵埠搬迁到妈屿岛上。

这个新兴的商港很快引起敏感的外国商人的注意。1857年(咸丰七年)10月,怡和洋行大班约瑟夫·渣甸写信给英国对华全权大使额尔金的信中指出,汕头港是已经通商五口之外常有沿海船只开来的唯一口岸,是“一个未经条约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港口”。

关于这个港口的商业贸易,渣甸提到潮汕出口商品的大宗——蔗糖。实际上,更加吸引外国商人前来的是鸦片贸易。1853年以后,茶叶海运开禁,外国商人在汕头港也可以买到茶叶。

而后在1858年(咸丰八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包括在新增通离口岸里面的是潮州。但是,这个当时还是韩江流域最重要物城市却远离大海。而作为商港,汕头却有其难得的优势,最后潮州的“开埠”,变成汕头开埠。

——摘编自黄挺《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汕头开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汕头开埠对潮汕地区的影响。
2022-02-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岭南妇女趁墟贸易相当普遍,她们肩挑负贩于家庭与墟市之间,以家中余物换取生产生活必需品,形成了该区域独特的“贩妇”模式。这
A.提升了唐宋妇女的政治地位B.活跃了岭南地区的商品经济
C.加速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衰落D.说明男耕女织模式走向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