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
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75年陕西岐出土了西周中期裘卫家族的一批青铜器,其中《三年卫盉》铭文记载了裘卫用价值百朋的物品,换回矩伯"十三田"土地之事,整个过程均有"三有司"参与。这一记载说明西周中期
A.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
C.该交易可信度不高D.旧有土地制度遭到破坏
2022-05-10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2022-12-10更新 | 2139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北魏孝文帝起,历代均田制的实施,就是不普遍的、打折扣的。以唐代为例,尽管唐初均田令规定授予民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但各级官员利用特权大量占田,“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政府并没有足额土地授予民众。唐代开元年间的户籍文书记载,有户主余善意应受田一顷六十一亩,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需要“纳租二石(“一丁之租”)。民众苦困,“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到武则天时,“天下户口,亡逃过半”。

——摘编自杨志玖《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等

材料二   明代前中期江南平原实行水稻一年一作制,一个无牛农户可种稻25亩上下,自明后期以来,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在这一新的耕作制度下,时人提出:“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一十亩”。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所以农户耕田更要少一些。明后期以来江南“人耕十亩”经营规模的出现和普及表明这种经营规模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规模更佳。

——摘编自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在分析均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时所选取的视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以来“人耕十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该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营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022-04-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汉书·陈汤传》中记载∶"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文中所记"汉巧"主要指中原地区的
A.军事谋略B.纺织技艺C.农耕文化D.冶铁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书》记载,齐郡自先秦以来丝织业就十分兴盛,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巴、蜀丝织业也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时人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丝织业
A.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B.推动了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C.加速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生产技术在全国得到普及
2022-01-21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9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佛山出土的汉代水田模型显示,田埂将水田分为六块,分别有犁田、插秧、收割、脱粒、堆肥等劳作场景,与史籍对汉代区田法的记载契合。这反映汉代
A.小农经济模式已经成型B.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D.农业发展成为撰史主题
2022-03-05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比较确实的史料记载,18世纪20年代,汕头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市镇。1851年(咸丰元年),英美洋船入泊汕头港进出外海航道上的妈屿岛。为了管理方便,1853年(咸丰三年),潮州海关从庵埠搬迁到妈屿岛上。

这个新兴的商港很快引起敏感的外国商人的注意。1857年(咸丰七年)10月,怡和洋行大班约瑟夫·渣甸写信给英国对华全权大使额尔金的信中指出,汕头港是已经通商五口之外常有沿海船只开来的唯一口岸,是“一个未经条约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港口”。

关于这个港口的商业贸易,渣甸提到潮汕出口商品的大宗——蔗糖。实际上,更加吸引外国商人前来的是鸦片贸易。1853年以后,茶叶海运开禁,外国商人在汕头港也可以买到茶叶。

而后在1858年(咸丰八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包括在新增通离口岸里面的是潮州。但是,这个当时还是韩江流域最重要物城市却远离大海。而作为商港,汕头却有其难得的优势,最后潮州的“开埠”,变成汕头开埠。

——摘编自黄挺《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汕头开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汕头开埠对潮汕地区的影响。
2022-02-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岭南妇女趁墟贸易相当普遍,她们肩挑负贩于家庭与墟市之间,以家中余物换取生产生活必需品,形成了该区域独特的“贩妇”模式。这
A.提升了唐宋妇女的政治地位B.活跃了岭南地区的商品经济
C.加速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衰落D.说明男耕女织模式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新疆脱库孜萨来遗址出土的唐代垂直式织机织成的提花棉织品。另据《通典》记载: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尽当土所出,交河郡(今新疆吐鲁番西)贡氎布(细棉布)十端。这
A.反映出新疆贡品以棉布为主B.表明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C.证明新疆棉纺织业技术较高D.说明国内区域贸易联系紧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