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论及茶马贸易,《明史·食货志》中记载:“诸茶场地设茶客司,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以下选项不能从中得出的是(     
A.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B.促进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
C.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D.该贸易本质上是贡赐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晚明士大夫关于苏杭城市游玩的记载,作为直接论据,可用于探究关于晚明的论题是
先郡守王公廷毁舟后,蔡公国熙禁山游,稍正风俗黄省曾《吴风录》
画船鳞次,管弦如沸,都人士女,靓装丽服,各持酒肴江盈科《游虎丘记》
客有病予此书多述游冶之事、歌舞之谈,导欲宣奢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序)
游观虽非朴俗,然西湖业已为游地,则细民所藉为利王士性《广志绎》

A.商品经济与旅游消费观的争论B.小农经济发展与社会风俗变迁
C.社会风俗与义利观变化的根源D.重农抑商政策与经济重心南移
2022-04-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滚动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书·陈汤传》中记载∶"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文中所记"汉巧"主要指中原地区的
A.军事谋略B.纺织技艺C.农耕文化D.冶铁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佛山出土的汉代水田模型显示,田埂将水田分为六块,分别有犁田、插秧、收割、脱粒、堆肥等劳作场景,与史籍对汉代区田法的记载契合。这反映汉代
A.小农经济模式已经成型B.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D.农业发展成为撰史主题
2022-03-05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清代《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佛山)“东南一巨镇也。其西北一带,上溯渍水,可抵神京,通陕洛以及荆吴诸省。四方之来游者日以万计,然皆以舟舶泊岸,不少劳馀(余)力也。”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政府积极推动对外贸易
C.工商业发展推动人口流动D.交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薯原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将番薯传播到吕宋(菲律宾)。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的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见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但西班牙当局却禁止此物种外传。无奈,陈振龙只好设法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并向当地人学得栽种方法,于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携子陈经纶回到福州。回国后,陈经纶生怕番薯不适应在当地生长,便先在本屋后纱帽池边隙地试栽,结果一举成功。他将收获的番薯呈献给福建巡抚金学曾,并上书敬陈种薯之利益,建议官府推广种植。

——摘编自《明史·吕宋列传》等

材料二  下图为甘薯在国内的传播路线及15--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演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薯由原产地传入中国的路径及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甘薯传播的史学价值及需要的史料类型。
2021-07-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北宋前期的农民起义代表)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从材料可知,宋朝的“交子”
A.官方推行的最早的纸币B.官方铸钱困局下的民间货币
C.宋印刷业发达的产物D.中央对地方控制放松的产物
8 . 《明实录》记载,17世纪20年代初的天启年间,政府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至1400余万两白银。1642年明王朝灭亡前夕,太仓(国库)的白银多达2300万两,这些数以千万两计的白银是明朝白银最高年产量的的5至8倍。据此可知(     
A.明后期对外贸易繁荣,白银大量流入B.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白银产量激增
C.明后期经济发达,白银成为唯一货币D.明朝政府税制改革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当时全县耕地约12986顷,其中不能种植作物的板荒地1301.9顷,种稻的田地约为1311.6顷,种植棉花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的田地为10372.5顷。这表明在当地
A.小农经济逐步走向了解体B.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C.农民和市场联系较为密切D.人地矛盾的状况日益突出
10 . 清初,闽浙总督兴永朝推行粮户归宗改革。据(合户始末)记载,其主要内容为“册内各去里甲名色,听均甲.立户自便"。所谓“各去里甲名色",指的是废除了里长户和甲首户的区分;所谓“均甲”,是均匀里甲的赋役负担;所谓“立户”,即是准许设置花户,直接向政府交纳赋税。这一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废除了里甲制度B.刺激了人口增长
C.促进了商业发展D.保障了赋役征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