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7 道试题
1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现代新儒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抗争,并谋划着中国儒学的现代化发展。牟宗三主张儒学必须接纳西方科学与民主等观念,使儒学“开无限的未来”。杜维明主张“儒学传统的文明对话”,他相信儒学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东亚和世界。在儒学复兴道路上,如何为儒学打开通向现代文明的转化渠道则成为时代发展的突出问题。

——摘编自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与近代儒学处境的异同。

材料三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3)材料三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五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四相比,材料五中人文主义思想有何新发展?

2019-01-2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专家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三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 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 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 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2023-02-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米芾(1051-1107),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同其他三人一样,米芾也曾入仕,也吟诗作画,但他“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堪称纯粹的书法家。米芾与苏轼的初交可以追溯到宋神宗时期。米芾《自叙》所谓“遂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便是听从东坡的忠告而改变了书法的风格。元祐二年(1087年),米芾参加了以东坡兄弟为首的“旧党”人士聚会。这也许是米芾与黄庭坚的交往之始。米黄二人交好,在评价彼此的书法时,也是直言不讳,大相异趣,绝非无原则的丑诋。米芾“集古字”是想要“自成一家”,而为获黄庭坚所认可。米芾在评判黄庭坚的草书时也以一已所好加以责难。宋徽宗崇宁年间,米芾在书画学博士一年,出入宫禁,受宠若惊,矫情希旨,近乎装疯卖傻。晚年的米芾以穷改节,曲意逢迎,留下了人格上的污点,但米芾与苏黄的结交也留下了君子之交的佳话。

——摘编自曹宝麟《米芾与苏黄蔡三家交游考略》


(1)根据材料,归纳米芾作为大书法家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书法界名家辈出的有利条件。
2023-09-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欧洲

中国

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徐继畬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批评专制制度不如立宪制度通达民情;

19世纪70年代,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19世纪80年代,部分洋务派如崔国因等提出立宪问题,个别改良派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

——摘编自熊月之著《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25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被称为“科技革命时代”,它送走第二次革命,又迎来了新的科技革命。19世纪,西方政府和企业已在开发利用科学技术,但是处于自发、零散的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这种开发利用进入大规模和系统化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形成国家科技职能和国家政策。现代科技需要国家扶助和组织管理……二战以来,西方的国家科技职能和科技政策更是出现高度发展:各国普遍建立政府科技机构,形成了庞大的政府科技系统,又制定了许多投资巨大的科技规划……其次,科技投资巨量增加。而在19世纪末期,西方大国的科技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微不足道。

——摘编自齐世荣《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公报》原是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服务于北洋军阀的统治。1917年蓝公武担任其主编,1918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蓝公武对《国民公报》进行改版,旨在促政治之改革和谋思想之革新,以革新政教艺术方面的陋习为己任。蓝公武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国民公报》与《新青年》相呼应,声音有同有异,比如对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等,就有很多的批评,改变了《新青年》内部的关系。《国民公报》影响力直逼《新青年》。

——摘编自周月峰《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公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公报》在五四前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4-05-13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丰富而深刻。他提出“利在于民,犹在国”的原则,强调“天子不能与万物争权”“民得其利则财源通”。他还主张,对手工制造业、矿冶业和商业等行业,封建国家应“一税之后,不问其所之”。他还指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是常情也。……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认为应通过尊重人的本性来管理经济。他主张要“藏富于民”,指出“有生财之方,而后赋税可得而收也”。财政分配应兼顾中央和地方,要使“州郡有余”。发展社会经济要“与天下同利”,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这些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彩。

——摘编自田泽滨《顾炎武经济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主要经济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丰富而深刻。他提出“利在于民,犹在国”的原则,强调“天子不能与万物争权”“民得其利则财源通”。他还主张,对手工制造业、矿冶业和商业等行业,封建国家应“一税之后,不问其所之”。他还指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是常情也。……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认为应通过尊重人的本性来管理经济。他主张要“藏富于民”,指出“有生财之方,而后赋税可得而收也”。财政分配应兼顾中央和地方,要使“州郡有余”。发展社会经济要“与天下同利”,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这些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彩。

——摘编自田泽滨《顾炎武经济思想简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主要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3-01-29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
10 . 在谈论人类社会进步时,始终离不开“科技”二字。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是一场科技发展史。

材料一   


图一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示意图(A:西方B:中国)


图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


材料二   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总的讲也必然是既有限又简陋的,这就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或者在理论上给予某些定性的说明,或者作出些天才的猜测。而这种情况,与着眼于实用要求,特别关注工艺技巧与可操作性是密切相关的……就科学技术的总体而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与社会条件的制约,仍然只能说是停留在定性描述为主的经验科学阶段。

——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就及其特征》

材料三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2016年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8年我们召开了两院院士大会。几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指出图一中A线反超B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至少两项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并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22-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