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23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论语》记载:“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五六年里,孔子为中都宰“西方之诸侯则焉”,为司空“物各得其所生之宜”,为大司寇“男尚忠信,女尚贞顺”。这反映出
A.孔子对他的学说充满自信B.孔学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C.儒学主动迎合统治者需要D.早期儒学治理社会成效显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唐代文献记载,怀素“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李白赞美怀素“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怀素的书法风格
A.彰显了统一法度的社会要求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
C.体现了安民济世的士人情怀D.反映了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
2022-05-13更新 | 1068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时期,民间碑刻对远古祖先的书写多追溯祖先源头或姓氏由来,内容玄远不经;对近世祖先的描写则强调支系流布,但未必真实;对父祖的书写则以官职的有无和高低为准,如实书写。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长期稳定B.经学世家崛起
C.历史记载断裂D.官僚政治确立
2021-05-11更新 | 665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盘庚》记载,盘庚认为帝王要把小民放在心中,表示“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汉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从隋末动荡中走来的贞观君臣,对于如何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怀着高度的警惕,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唐太宗曾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资治通鉴》)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实践,就出现了“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的大治局面。

——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材料三   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维护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他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针对当时
A.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B.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
C.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孟子公孙丑》一文中记载:“(孟子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年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由此可见,孟子这一思想
A.肯定了人的道德自觉性B.认为道德起源于社会现实
C.突出了个体的人格价值D.否定了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尚书.尧典》中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历代王朝颁行了100余部历法。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历法的主要原因足
A.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B.国家统一需要
C.宣扬“君权神授”思想D.疆域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作为“世家”来记载,其主要原因是
A.司马迁记史不严谨B.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D.孔子被尊称“至圣”
2021-03-22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