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B.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C.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D.设方镇以消除郡县制度的弊端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21-10-10更新 | 337次组卷 | 99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A.追求自由平等B.注重功利实用
C.崇尚理性之美D.强调开放包容
2021-06-02更新 | 190次组卷 | 36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1920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这说明当时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邕《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刚影《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字《山西劳动状况》马伯援《湖北河南底风俗》
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
A.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
C.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D.国民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
2021-05-29更新 | 635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创新和逻辑B.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
2021-03-20更新 | 167次组卷 | 58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战国前期,“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学派争论如同“水火”。战国后期,荀子提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韩非子的学说兼采道家之长。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诸子学说
A.相互争鸣论战的特点B.随着社会转型走向没落
C.呈现出融合的趋势D.原本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古代某位思想家主张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发掘内心的善性,做到“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样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9 . 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混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普遍出现了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在此背景下产生街艺术流派是己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0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