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卷数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91918.685633151
1918.71921.422412558407
1921.51926.795180703978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时间报刊总数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
1918年以前26030
19181922280220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1958年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1984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1990年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 . 科技创新,中国创造。

北京时间20224169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


阅读下列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

时间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自《自然科学大师年表》


(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1500年后中外科技发明所占比例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

项目

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20世纪初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摘自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分析“世界工厂”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

材料三:20152020年九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变化趋势:2020年与2015年相比,中国与美国的差距由59.34缩小至57.17,与德国的差距由12.95缩小至9.92,与日本2016年的差距由8.12缩小至2.17

表1 2015-2020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值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美国

165.12

172.28

170.99

166.08

168.71

173,19

德国

118.73

121.31

124.96

127.15

125.65

125.94

日本

107.13

112.52

111.84

116.29

117.16

118.19

中国

105,78

104.34

108.94

109.94

110.84

116.02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科技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2023-03-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歙县志人物志》记载的歙县各朝代受旌表的“节烈女”的数量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朝代
人数5217107098
A.明清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理学对妇女的影响不断加深
C.宋代以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D.元代后妇女的思想日益开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于2008年起,向全球近10万台计算机植入专门软件,监听各国社会动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球化推动信息共享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D.信息安全存在风险
2021-07-12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这些数据变化反映了
A.北洋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人们对西方民主观念失望
C.知识分子普遍质疑民主观念D.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2021-12-2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一12抽测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某一时期有关党的教育思想研究的关键词频次、中心度的统计节选。这反映出我国教育(        
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中心度
1劳动教育2861思想体系0.69
2劳动642体力劳动0.67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03党的教育方针0.66
4党的教育方针264建设者0.57
5新时代235劳动0.55
6生产劳动216劳动教育0.46
7思想体系157接班人0.38
8接班人14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0.37
9大学生129学校0.32
10学校1110学堂0.32
11教育1111劳动价值观0.32
12马克思主义1112劳动创造0.32
13思想政治教育1013思想政治教育0.21
14毛泽东1014大学生0.17
15体力劳动915劳动素养0.17
16建设者916生产劳动0.15
A.开始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凸显劳动教育的主体地位
C.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体现服务国家建设的追求
2023-07-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宋代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后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平民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
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他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年)通过对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1564-1672年)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
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
笛卡儿(1569-1650年)运用他的坐标几何学从事光学研究,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


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薮内清在论述宋代的科技成就时指出:“北宋时代是中国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以至近代相比.”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围绕一种立场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时期我国古代书院的性质状况简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与解读,正确的是
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转变
C.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D.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
2020-01-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作者意在说明(   
A.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2019-01-30更新 | 17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淄博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