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
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
2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被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了。

材料二   从“奇技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人们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三   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初,“国民”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


(1)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3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B.法家思想的至尊地位
C.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2020-03-08更新 | 373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墨子·亲士》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构名称设立时间机构职能
南洋大臣1844年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总理衙门1861年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北洋大臣1870年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外务部1901年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2)阅读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
2020-03-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近代世界 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百分比

其他国家

百分比

公元1-400

42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中外重大发明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500 年后中西重大发明所占比重出现巨大反差的原因。
2018-11-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
《史记》西汉
《汉书》东汉
《三国志》西晋
《后汉书》南朝宋列女
《宋书》南朝梁孝义
《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
《梁书》孝行
《陈书》孝行
《隋书》孝义、列女
《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宋史》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奸臣、叛臣
《金史》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元史》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017-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中国以“陈腐世界的道义原则”对抗英国“现代的社会”,最终英国的大炮轰掉了千年以来中国皇帝的权威。至咸同年间(18511875年),面对“发捻交乘”的“心腹之宴”,俄国“蚕食上国之志”带来的“肘腋之患”,英国“志在通商”带来的“肢体之患”,“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洋货之患,清政府举步维艰,著名学者辜鸿铭曾形容“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等

材料二



曾国藩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犹如“一丛病之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进行了哪些实践?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
2022-03-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晚清王韬强调,“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其主张
A.与严复“进化论”思想一致B.折射出《易经》倍受当时民众推崇
C.奠定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基础D.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2022-03-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10 .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齐宣王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立的招徠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官办学术机构。各家各派在这个学术王国之中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这反映了
A.私学教育的发展促进思想的争鸣B.政府垄断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C.完备的教育体系为“百家”出现奠定人才D.诸子之学出现学术整合趋势
2022-01-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