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唐寅(1470-1524),字伯虎,明代苏州人,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在绘画成就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流传于世,现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寅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寅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2-04-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022-04-03更新 | 431次组卷 | 142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
2022-03-26更新 | 481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国内高等教育进行文理分校、理工分院的改革调整,使高等院校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到1952年底,全国有工业院校47所,农林院校33所,师范院校34所,医学院32所。这次改革调整(     
A.改变了中国义务教育落后的面貌B.重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些思想主张的共同作用是有利于
A.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B.选拔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C.推行不别亲疏的严刑峻法D.施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6 .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与此同时,有学者指出:达尔文用自然选择阐释进化论的时期,也是美国干预美洲的兴盛时期,是西欧瓜分非洲的黄金时期。这反映出,达尔文进化论(     
A.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B.其实质是为帝国主义提供辩护
C.推动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的觉醒D.为西方殖民扩张奠定理论基础
7 .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有()
①提倡三权分立②宣扬主权在民③赞同君主专制④倡导天赋人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09更新 | 618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材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关于“民本”思想的主张。并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作出的“升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概括汉代儒学的主要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022-03-07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两幅作品的创作基本特点有

[明]董其昌《山水图》

[清]郑板桥《兰花》

①集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②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③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④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每个正常的统治者都无一例外地不仅要将儒家伦理捧在头顶,而且要将其贯彻到社会每一个层面。中国历史上的几百个皇帝中,不乏能文者,也不乏狂妄自大之徒,但社会却始终只有一个主导意识形态。据此可知,古代中国
A.儒学赋予皇权合法性B.皇帝并非至高无上
C.知识分子的地位最高D.意识形态高度一致
2022-03-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