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以后的中国人提供了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1912年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内涵,所谓“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意思?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民族独立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较之前有哪些新的发展?从孙中山个人品格方面考查其原因是什么?

2 . 哲人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20世纪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顽强不屈,艰苦抗争,并在思想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思想理论及其实践引领时代进步,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请回答:
(1)20世纪初期,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终于确定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一目标是什么?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李大钊认为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有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
(4)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二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5)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4-12-15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必修)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念念不忘)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五     应该看到,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既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许多有利因素,同时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新的国内外条件下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课题,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胡锦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代序)》(2001年3月19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为“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提出过哪些主张?他的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在经济和政治主张上的同与不同
(3)依据前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共性特点
(4)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哪些国际国内方面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2015-02-0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并分析做有益探索的主要原因。
2010-11-09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部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法罗群岛(丹麦)在2017年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发生50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体现原始积累的时代背景B.明确了国际法的主体对象
C.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D.高举起科学和理性的旗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成功,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四   既然新文化运动中许多议题在晚清时就已经出现了,那么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哪里?其中一项就是整体观点的更新,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包括一切道德、法律、政治、伦理等,而不是单从西方的启蒙政治价值中挑一条来反对现状;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和政治中,而且体现在生活之中;科学同样如此,理性不止运用于科学等相关领域,而科学和民主都是用来解决政治腐败、帝制复辟的钥匙。消除政治社会黑暗的关键在于思想文化,这是当时的一个新思想。

——摘编自王汎森《从晚清到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是连续的吗?》


(1)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2)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2023-01-1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邮票中的历史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具有时代性和政治性。

材料一   中华民国发行的纪念邮票为纪念辛亥革命,中华邮政于1912年12月15日发行《中华民国光复纪念》和《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各一套,主图分别为当时国家的最显要人物。图1-1肖像两侧为稻穗,图1-2两旁是麦穗。


   
图1-1

图1-2

问题:
(1)以下对上述邮票的叙述,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①邮票上人物分别是孙中山和袁世凯(   
②标志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③可透视革命派与北洋势力妥协与合作(   
④见证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   
⑤能佐证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⑥能证实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已经形成(   

材料二   美国发行的邮票以下是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画面背景为当时的中国轮廓图,左右两侧分别是林肯和孙中山的肖像。肖像下方分别标有英文“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和繁体汉字“民族、民权、民生”。



图2
(2)图2邮票是美国为纪念中国抗战中的什么事件而发行的?
(3)从邮票可透视出孙中山与林肯治国理念的相似性是(   )(填涂字母)
A.主权在民   B.以法治国   C.中央集权   D.和而不同

材料三   新中国发行的邮票

图3-1为1956年发行的《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邮票,画而右侧写有“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图3-2为《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画面左侧是孙中山1916年提写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文题”;图3-3为《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中突出了纪念馆墙上题词“天下为公孙文”。



图3-1 1956

图3-2 1981

图3-3 2016

(4)图3-1和图3-3邮票画面文字中,可以透视出孙中山的思想中受到了_________和 (思想)的影响:图3-2邮票画面文字中的“潮流”是指
(5)依据材料和所学,分别概述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五枚孙中山邮票的时代诉求。
2022-02-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 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 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 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 好现实。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 要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10 .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1月)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201151日,来自内地多个省市、香港、台湾及澳门的600余名青年学生代表聚首香江,参加“梦想启航行动——两岸四地青年学生梦想交流营”活动。以此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习、传承孙中山先生追求梦想的精神。

——摘自《辛亥革命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政府和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2022-01-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