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83 道试题
1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旨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B.极大地受到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C.摆脱了传统“家国同构”观念束缚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2022-01-05更新 | 773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大名县、磁县等六区县一中)
2 .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刷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B.近代中国印刷业严重滞后
C.社会变革的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脱离中国实际
2022-01-05更新 | 295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秦皇岛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读史方舆纪要》;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A.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B.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C.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D.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
2021-12-21更新 | 488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4 .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渴望征服自然B.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尊重自然规律
2021-12-15更新 | 26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二10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走向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伦理
2021-12-09更新 | 21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其进一步说明。
2021-12-04更新 | 2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
C.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D.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
2021-12-02更新 | 249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殷代,宗教支配着整个社会生活。春秋时期,社会道德观由宗教道德观转向世俗道德观,道德的功能从克配天命转变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其标志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认为人性相近、人性向善,其伦理思想的世俗转向集中表现为对人性力量即人的内在情感力量的开掘和信心,其道德观出于现实的人的内在情感诉求,显现了人的道德主体地位。仁是孝亲,表现为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流露;仁是“泛爱众”,归结为人的同情心,道德则是基于人的同情心而形成的社会成员的普遍素质。以“仁”为核心的孔子的道德置于人的真实情感之上,适用于每一个人,“推己及人”而获得了内在的规定,“能近取譬”使道德成为普遍的社会调节力量和有效的社会调节机制,以此生成了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感,它表征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孔子伦理思想的人文价值》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社会思想转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道德观转变的原因。简评孔子道德观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指出汉朝儒家思想政治地位上升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下的新世界观,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邓小平的“新的理论”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2021-12-01更新 | 319次组卷 | 58卷引用: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
A.承认了国家主权原则B.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C.说明欧洲均势体系形成D.消除了罗马教廷对欧洲政治的影响
2021-12-01更新 | 193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5学段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