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2 . 有学者评论道,鸦片战争以严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下列项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D.《海国图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某省教育的相关信息,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学校数(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 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 480

4 635

303(含两所民办高校)

951

571.5

51.4


A.人们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B.民办高校的大量出现
C.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D.科教兴国的国策推动
2023-01-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预测(一)历史试题
6 .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而孟子和荀子也都把墨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论敌;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适应练习(四)历史试题
7 . 康德指出:“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康德在此主张的是(     
A.将经验转化为知识B.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C.对纯粹理性的批判D.对实践理性的批判
2023-01-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预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包括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等。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了(     
A.信息时代B.工业时代C.蒸汽时代D.电气时代
2023-01-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预测(一)历史试题
9 .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是(     
A.文艺复兴运动B.启蒙运动C.光荣革命D.宗教改革
10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字演变历史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材料三中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12-3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