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佛教最初传入中原时关于“剃度”并无明确限制。但东晋高僧慧远却指出,凡是尚在朝廷效力的人,尤其是士兵,或者还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人都不能受戒剃度。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儒家统治地位动摇
C.佛教主动适应现实D.三教合一开始出现
2021-05-05更新 | 1667次组卷 | 14卷引用: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与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对象多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相比,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种变化可说明
A.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学世俗化倾向
B.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带来思想解放
C.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小说创作的产生
D.封建制度日趋完善带来商品经济繁荣
3 .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
作者相关表述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2021-02-02更新 | 73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世纪人们普遍对物体色彩有了新的认识:同一光源,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时间,也会在物体上产生不同的色彩影响,光和大气随时都在流动、变化。如图作品中符合这一“新的认识”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世纪末,严复提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20世纪初,他又强调忠孝节义实为国民之特性”,为立国精神之所恃。这主要反映了
A.严复思想能够与时俱进B.严复思想转变受到一战的影响
C.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D.其思想随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
6 . 乾嘉时期,《墨子》《老子》等诸子学主要起着“羽翼六经”的作用。道光与同治年间,社会上出现了“通子致用”的言论,甚至有人提出“西学源于诸子说”。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文化专制日益松动B.国人对西学认识的深化
C.儒家思想受到冲击D.启蒙思想影响不断加深
2021-09-07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可以说是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变化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后浪推前浪,显示为两代人。材料对两代人的解读从本质上表明
A.请愿与武装起义先后成为斗争手段B.维护与废除专制制度分歧明显
C.革新与守旧两种思想激烈冲突D.改良与革命是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
2021-08-29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卷01
8 . 宋被元灭后,相当的南方士人或以“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或以“士人若不至京师,便不足以昌行其道"为由北上仕元。而明清鼎革之际,殉明士大夫就达3800多人,而选择自我放逐的明遗民为数更众。这种变化表明
A.明朝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B.官方哲学不断拔高并走向僵化
C.清朝统治者打击汉族士大夫更甚D.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积极有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忠与孝分离,君可以选择臣,臣亦可以选择君;汉代宣扬忠孝一体,并将行孝对象在父母长辈之外又衍生出君主和师长。这种变化
A.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B.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C.削弱了宗法血缘的影响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格局
2021-05-17更新 | 523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京剧的孕育要从1790年开始。各大戏曲名班进京献艺,由此产生了京剧。京剧采取了简单且富有变化的板腔成为唱词的基本形式,语言贴近民间口语,易于艺人把握和民众理解。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艺术、自然科学渐渐传入中国,社会上进步的思潮为京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养料。同治、光绪年间,江南经济发展,交通较为便利,北京戏班中的名角南下,由此京剧艺术在南方日渐流传开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变得开放,人们的戏曲观也得到改变,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在改编创作剧目时,强调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演员通过和笔者(文学界人士)接触,提高了戏曲演出的整体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与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京剧工作者创造出集抗日、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新剧本,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得到改善,京剧也慢慢开始复苏。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而我们要加强京剧文化的传承,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摘编自李雅欣、段妍《论述京剧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征》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京剧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从中概括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特征概括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