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历史学习贵在得法。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史重在描述过去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成因,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谓是对史学真谛的精辟概括。王国维发展了司马迁的说法,更明确地提出“凡记述事物而求其原因、定其理法者,谓之科学。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史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事实上,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是由于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工业制度是由于近代科学而产生,近代科学是由于伽利略,伽利略是由于哥白尼,哥白尼是由于文艺复兴……

—[英]罗素《论历史》

(2)上述材料采用了哪种历史研究方法?运用所学说明“哥白尼是由于文艺复兴”这一观点。

材料三

(3)依据上图概括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趋势,任选一种思潮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的演变,可知,这一演变
A.是政府有组织简化的结果B.是古人在频繁使用中简化的结果
C.是各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D.反映了由象形到线条笔画的趋势
3 . 1967年日本学者参照“工业化”一词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下图与“信息化”密切相关,该图主要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着社会众多领域的变革
B.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结构
C.加速了世界生产的融合趋势
D.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2018-11-30更新 | 111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模拟暨选考意向导引卷历史学科试题
4 . 人文主义重视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非常丰富,从春秋战国时期子贡的“君鱼民水”、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到汉唐时期贾谊的“民为正本”、李世民的“国依于民”、柳宗元的“吏为民役”,再到明清时期张居正的“知人安民”、康熙帝的“以足民为首务”、乾隆帝的“以养民为本”等等。我们可以不无自豪的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关于肯定普通民众的社会尊严和生存价值的理论能像中国这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田兆阳《孟子的贵民思想与人的尊严和价值》

材料二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就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尊严和个人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实现人生和世俗生活,尊重理性,强调个性自由。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是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这种新思想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朝气蓬勃进步的社会思潮

——王世珍《略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请你指出中国古代和西欧近代都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的根本出发点各是什么?并分析它们各自形成的经济根源。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对古代中国、近代西欧各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04-1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荣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观带有显著的“圣人”性质,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却趋于理性化,不止认同英雄有情,“儿女情,英雄气,并行不悖”,且推项羽为英雄第一、以曹操和勾践为英雄。这一变化(     
A.与心学思潮息息相关B.说明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C.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D.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
2023-12-02更新 | 148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福建龙岩·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 ”

【资料夹】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与海外贸易事务。④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时,针就指向北方。”⑤1096—1270年,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⑥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⑦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⑧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出来的。”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影响。
7 . 明朝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童心说”,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把传奇、院本、杂剧、《西厢曲》《水浒传》列为“古今至文”。这一主张( )
A.开创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新局面B.推动市民阶层登上了政治局面
C.否定唐宋以来的古文复兴运动D.反映了社会结构发生深层变化
2022高三上·上海·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梁启超的文明史观。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时势的影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一   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年十八偕入京师(考进士)……。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窃顷者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人不自保,皇上临轩发叹,天下扼腕殷忧,皆以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年)

材料三   去国以来……思想为之一变。……科举非恶制也,……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材料四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泰西格致性理之学,源于希腊;法律政治之学,源于罗马。欧洲诸国各以其国之今文,译希腊罗马之古籍……举国习之,得以神明其法,而损益其制,故文明之效,极于今日。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偶遇美国著名记者赛蒙氏。赛氏认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需要中国文明的救拨。梁氏指出很多西方人抱有此种心理,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

(近代欧洲)因为解放的结果,种种学说都是言之有故,持之成理……从两极分头发展,愈发得速,愈冲突得剧。消灭是消灭不了,调和是调和不来,种种怀疑,种种失望都是为此。他们有句话,叫做“世纪末”……这句话的意味从广义解释,就是世界末日,文明灭绝的时候快到了。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梁启超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主要因素。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梁启超对科举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格致性理之学”和“法律政治之学”分别指什么?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你认为梁启超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9月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9 . 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革新学术,砾前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工人运动蓬勃发展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0 . 中国古代文字经历“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影响汉字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的统一强制规定B.书法家的大力提倡
C.书写材料和工具变化D.民众文化水平提升
2022-03-2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