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二十四节气]

根据自然季节循环的节律,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形成了以物候、气象、天文等自然现象为标识划分农耕周期、安排农事劳作的二十四节气。

【资料夹】

《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立春);雁北乡;鱼陟负冰;田鼠出;梅、杏、杝桃则华。

商代卜辞里有分至日的完整记录,并以“析”“彝”指春分和秋分,意思是昼夜平分,又以“因”“九”指夏至和冬至,意思是白昼极长和极短。

战国后期成书的《礼记·月令》中有八个节气的名称:(立)春、日夜分、立夏、日长至、立秋、日夜分、立冬、日短至。

汉武帝在位时颁行《太初历》,将一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节气”。

汉代是节气风俗文化成熟的重要时期,沿袭了先秦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和刑德观念,朝廷以春庆、夏赏、秋罚、冬刑来对应天道信仰,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也依照一年四季时令的阴阳流转规律来安排,形成了各具节气时令特色的民俗活动。

唐代高僧一行发明了“复矩”测量仪,能准确测出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四天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差。

北宋科学家沈括制订了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

明代崇祯年间,精通天文的徐光启联合汤若望用“定气法”划分节气,成为最符合天象的计时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中国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进西欧农业模式,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但是,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却更加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

——整理自徐旺生《“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等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概述“二十四节气”形成发展的过程。
(2)根据资料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谱系之学,在周代已有,所记者为君主、诸侯的世系,政府设有专官典掌,秦汉均沿其旧。君主、诸侯之外的家族谱系在汉代也已出现,到魏晋南北朝门第社会成立之后,谱学大盛,世家大族均有谱牒,详载世系,而且要上告之于官府,门第高下的评定、官职的选举;以至于两家之间的通婚,都以此为依据,唐代仍然承袭此风气。宋代以后,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族谱的纂修更为发达,也具有新的特色。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苏洵说的很明白,"盖自唐衰,谱牒废绝,士大夫不讲而世人不载,于是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但是,在儒学重振之后,讲求古礼,基于敬宗收族的要求,谱学也随之而复兴。其中欧阳修、苏洵两人亲自编修本家的族谱作为范例。他们两人所修之谱,均为小宗之谱,记载仅限五世。在平民化社会里,修族谱的目的既不在于维系政权的传递,也不在于作婚宦的依据,而是在于维系亲情。南宋修谱之法大体上不出于欧阳修和苏洵所定的形式,不过,到南宋末期,也有家谱所载世代超出五代以上,甚至达到十世以上的。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   常州历来人杰地灵、文风炽盛,这极大地促进了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少数家族开始恢复修撰家谱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外游子回乡问祖,拉开修谱热。近十年来,家谱热集中武进,且热度不减。改革开放后,我市新修家谱达到了650多部。

——摘编自常州晚报《40年间,我市新修家谱650余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谱学发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族谱编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族谱编修的现实意义。
2023-01-12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将正史列女传中的女性,依据其主要事迹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材料

贤明

忠勇

仁义

孝道

才慧

贞列

《后汉书·列女传》

2

1

3

4

5

7

《晋书·列女传》

11

4

2

无记载

5

15

《宋史·列女传》

1

3

4

6

无记载

36

《元史·列女传》

无记载

无记载

7

22

无记载

174

《明史·列女传》

无记载

1

15

22

无记载

348

《清史稿·列女传》

12

49

48

83

23

500余

——摘编自高世瑜《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等

从材料中至少选取两个分类的统计结果,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须知,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他这一主张实际上
A.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分裂B.带有强烈的等级命定论色彩
C.诱导人文主义精神的萌发D.不认可雅典实行民主政体
2022-04-10更新 | 41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设专章记载“食禁”内容。魏晋至隋代,专门记载食物制作与食用禁忌的“食经”类的著作开始大量出现。唐代,以孙思邈为代表的医学家们将传统“食禁”理论与养生学结合,创立“食疗”理论。由此可知,东汉至唐
A.食品安全观念在传承中发展B.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C.政府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D.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2021-11-02更新 | 34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姬昌(周武王之父)是否称王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士人长期关注的大问题。唐朝刘知己、张守节、梁肃等认为姬昌应该没有称王。宋朝大儒欧阳修指责文王受命称王的观点是“妄说”。明清质疑的记载就更多了。这表明
A.禅让制产生的正统思想受到重视B.封建社会儒学思想观点源远流长
C.历史研究过程总是反反复复进行D.社会发展历史研究日渐受到重视
2021-05-17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材料三   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处世哲学,至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儒家历来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利益追求最大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发生变化,一些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滋生,诚信缺失成为不可忽视的负面道德现象。

——王艳波《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据《旧唐书·方伎列传》的记载,孙思邈提出了对医学人才素质的见解,即“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纠纠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孙思邈重在强调医学人才须
A.重视智能,强调观察B.技术高超,德才兼备
C.博采众长,精于钻研D.改造社会,顺应规律
2022-04-1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研读上述材料可知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两汉时期纸是重要的书写材料
C.造纸术诞生于西汉D.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2021-02-16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预热卷历史试题(湖南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雅颂之音。”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孔子以“仁"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
B.叙述经典《五经》之一《礼记》的由来
C.所编作品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D.孔子编书主要目的是要维护普通民众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