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2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原因。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2)据材料二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材料三   2020928日,位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隆重举行祭孔大典。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王培伍表示,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孔子在孔庙举行的隆重祀典,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新时期举行祭孔大典,是为了缅怀先圣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建设新文化和新道德,儒家伦理思想中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020-11-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第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二   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本原的理学体系。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通过对仁的诠释,朱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仁是天理,彰显了仁之本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条目中的统领作用;不仅理清了仁之内涵,而且为“仁臻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奠定了前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对先秦儒家通过道德践履与天人合一的继承中,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新境界。

——摘编自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表现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董仲舒、朱熹思想的异同,并谈谈从中得到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简要说明,分析比较其与近代维新派思想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探求事物发展之规律,需要回到原点,并在其延续与变迁中时时考量其“初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学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思想的创新和政治的支持才使该思想成为主流,按“思想家——统治者”的思路概述儒学在材料二示意图中“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简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公羊传》是战国时期公羊高阐释《春秋》的著作,倡导“大一统”,主张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春秋公羊学形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之后衰微。……汉初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一次大转变的结尾,清末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二次大转变的开头。……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更是以春秋公羊学为他的“变法”理论依据。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春秋公羊学的精神是“改制”。康有为复活了所谓“公羊三世说”:“孔子生当据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预知之。”

材料二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大家,他在《春秋繁露》中说:“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他认为道是不能改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1)简述中国历史上春秋公羊学形成至第一次兴盛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与康有为对于春秋公羊学的解释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公羊传》是战国时期公羊高阐释《春秋》的著作。《公羊传》倡导“大一统”,主张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由研究《春秋公羊传》而形成了“春秋公羊学”。

材料一 春秋公羊学形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之后衰微。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大转变露出苗头的时候,春秋公羊学又出现了。春秋公羊学两次兴盛分别出现在中国社会两次大转变时期,汉初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一次大转变的结尾,清末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二次大转变的开头。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的先进人物,如魏源、龚自珍都提倡过春秋公羊学。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更是以春秋公羊学为他的“变法”理论依据。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春秋公羊学的精神是“改制”。康有为复活了所谓“公羊三世说”:“孔子生当据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预知之。”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材料二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大家,他在《春秋繁露》中说:“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他认为道是不能改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1)简述中国历史上春秋公羊学形成至第一次兴盛的时代背景。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与董仲舒相比,康有为对于春秋公羊学的解释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8 . 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材料四   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作出了哪些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的观点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我们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请结合所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2020-11-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020-10-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反映了部分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
人物(或活动)主张
魏源《海国图志》“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贸易之道广矣哉,通有无,权缓急,征贵贱,便远近,其利至于无穷”
康有为《请厉工艺奖创新折》“方今万国交通,政俗学艺,日月互校,优胜劣败,淘汰随之”
孙中山1912年的一篇演说词“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
A.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实现自强B.宣传开放思想以求改革
C.认清了当时腐败落伍的现实D.鼓励自由贸易以求富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