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针对皇帝制度,二人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①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③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④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灿烂绚丽的中华文化概括古代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思想决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大体上可以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核心价值思想来说明其丰富内涵。因为“仁义礼智信”始终是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神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是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中最主要的内容。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过程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要素。

古代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可以说,古代欧洲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念集中地体现在古希腊哲学之中,古希腊哲学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发祥地。伯特兰·罗素在其《西方的智慧》一书中说过:“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和科学,是希腊人的发明。……这些杰作为西方文明树下了楷模。”他还说过,严格地说,全部西方哲学就是希腊哲学。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古代欧洲哲学所包含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高扬理性、关注心灵、热衷政治、崇尚思辨。


提取材料中古代东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并分别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加试题】、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下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浪漫美,富有宗教神秘感。下列与此画风格相近的是
A.
B.
C.
D.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伦理一般指指导行为的观念,它不仅包含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蕴含着行为规范背后的道理。关于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认为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根本对立、难以相容,完全否认儒家伦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一种则认为儒家伦理完全可以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甚至认为只有儒家文化才是拯救当代世界的良药;还有一种观点则对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持分析态度,认为儒家伦理从总体上已不可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其封建性的糟粕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同时又认为儒家伦理中一些积极因素可以融合于市场经济中,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7-04-21更新 | 26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7 . 宋代随着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完善,世族逐渐退出王朝体制。但后来,宗族日益受到重视。范仲淹晚年在苏州立“义庄”,以加强本族内的互相扶助;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苏洵也曾编写自己的族谱;司马光著《司马氏书仪》,列举大家族的规范。这些现象说明
A.封建王朝的统治安危取决于宗族的形成
B.宋代世族重新形成并控制朝政
C.宋代士大夫重视以宗族彰显儒学价值观
D.科举官僚制度推动世族的再生
8 . 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折射了不同社会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材料三     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方思想领域的现象,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简要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16-12-12更新 | 4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高密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人类文明在继承(借鉴)和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材料二 某同学为进一步探究启蒙运动的有关问题,选择了下列两本著作作为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
马蒂厄
商务印书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同学选择这两本著作的理由。
材料三 现代中国的发展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
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
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
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
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
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
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
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
基本结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
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
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
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
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
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
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
方法。
“十五大”明确肯定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
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
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邓小平文选》“南访谈
话”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照搬别国经验的教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学习外国经验的主要途经及在经济建设方面借鉴与创新的表现。
2016-11-27更新 | 5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蓬莱市高三5月底压轴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材料一

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成为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一   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及主要理由。
(4)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