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1919年《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在孙中山的文章著作和讲话中,都能体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国际主义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与世界各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材料三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

——1924年《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以及由此展开的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的形象1.圣化:孟子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
2.正统化:汉代董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
3.僵化:宋代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
4,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写成的作品。
5.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痛骂孔子为“盗丘”,带情绪化的言论色彩,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丑化”。
世界历史上的形象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

——据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4-10更新 | 6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2019-01-13更新 | 4344次组卷 | 6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下列主张与梁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A.民为邦本B.天赋人权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材料二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6 .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各具特色:
中国文化的特征:重和谐与统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注重实用。
西方文化的特征: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推崇理性精神;个人至上。
请从中西文化特征中各选其一作简要说明并就其所选的这一特征分别加以评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
C.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天文观测只能是政府行为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士大夫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态度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足体系的巨大潜在能量以及文化资源之丰富,足以利用“西学”之新去加固“中学”之旧,或者把绝然不同的西学改装成一种不中不西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固有的发展格局与方向。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第217


材料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他是那个国难时期的新贵。他趁机组织学会,发行报纸来宣传,一时附和的人很不少。大多数并不了解他的学说,也不知道他的改革具体方案,只有极少数可以说是他的忠实同志。但是他的运动盛极一时,好像全国舆论是拥护他的。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98(有改动)


(1)运用所学中国史知识,对材料一划线观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用古代和近代各一史实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学”和“西学”关系的实质。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康有为所领导的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9 . 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指出:“但学风之提倡于上者,民之受之,犹在被动地位,不如濂洛关闽诸儒之自行集徒讲学,转足以正人心而维风化也,故宋末忠义之气,实胚胎于讲学诸儒。”据此判断,张亮采认为
A.宋代儒学教育注重提升个人的素养
B.私人讲学之风在宋代最盛行
C.理学最初形成于宋代的私人讲学中
D.民间讲学更易塑造忠义气节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学家萧功秦认为: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政治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从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这样归纳,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有效的推行现代化的政治载体,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第一,在推行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应该具有一种权威主导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对资源的动员能力、命令贯彻能力,对发展过程的可控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明的政府主导型的权威政治是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应该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对外部世界应该具有开放性,充分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经济主动性。只有个人的主观活力的充分调动,才能够显示出宏观社会整体上的活力。

第三,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它必须具有灵活的制度创新能力,通过及时的制度创新,克服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避免在现代化过程中陷入各种险境。

贯穿在这一百四十年中的大概有六种模式,我们可以用六个人的名字来代表:慈禧模式、孙中山模式、袁世凯模式、蒋介石模式、毛泽东模式、邓小平模式。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围绕“政治载体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政治模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