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43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表,表中科技成就
时间主要成就影响
1964年6月我国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自行设计导弹零的突破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核武器垄断
1966年10月我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爆成功实现了原子弹和导弹“两弹”结合

①代表了国际先进的科技成就   ②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突破
③反映了经济对科技的影响力   ④体现了国家科技方针的指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④
2022-12-2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八)(11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某朝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下列作品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B.C.D.
2022-12-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八)(11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1—13世纪,许多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古希腊学术著作,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这可以反映古代阿拉伯文化(     
A.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B.直接影响了古代欧洲文明的发展
C.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文明交流D.催生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
2022-12-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21-22高三·浙江·课时练习
4 . 文艺复兴确立了人文主义,科学革命树立了理性化思维,工业革命开启了生产力大变革,它们构成推动近代世界史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罗伦萨史》一改中世纪早期教会著史的天命观传统,不是以上帝的意志,而是以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纵观整部书,马基雅维利除了对一场极具破坏性的大风暴的描述之外,并无过多笔墨着力于上帝对人间事务的影响,而主要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描述和解释历史。马基雅维利对教会,特别是作为教会首领的教皇,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摘编自徐朗《人文主义史学下的政治意涵——读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有感》

材料二   复古与创新构成了文艺复兴的主旋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重视向古代学习,但并不迷信古人的著作,由于知识视野的扩大,使人们更为自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了一种怀疑主义的科学态度……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再发现和再认识,为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极为完整和系统的文献铺垫……受人文主义者影响的现实主义绘画需要画家们详细观察纯自然,如花、鸟、鱼、虫、山、石、树等,这样就建立了以自然界为基础认识事物的意识,而并非像中世纪一样以为知识是从书本上和逻辑中派生出来的。

——摘编自杨渝玲《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产生的艺术背景》

材料三   机器的应用、工厂制的建立,劳动大军的集中,人口涌向工业区,使城市无论在地理分布、数量、规模、类型等方面,都起了明显的变化。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不仅城市少,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不合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在某些国家内部完全确立,而且还在全世界范围进一步扩展。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确立,资本主义逐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各国资本家之间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互通有无。资产阶级为了进一步扩张市场,掠夺更多的原料、劳动力,进一步向亚、非、拉美地区扩张,并使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摘编自庄解忧《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佛罗伦萨史》所体现的关于“人”的内涵,并各举一例这时期文学、美术的代表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文艺复兴对科学革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②工业革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2022-12-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六)(13页)
21-22高三·浙江·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依然闪耀着光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2月,马克思、恩格斯受托为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按照恩格斯的概括,《宣言》的基本思想大致如下: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宣言》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推翻现存社会制度,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并指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理论探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80年代如何以实践破除本本主义的。
2022-12-2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六)(13页)
21-22高三·浙江·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先秦时期的孔子认为人君需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孟子也主张“德政”,以舟水关系比喻君民关系;明清之际,王夫之也以“孤秦陋宋”的比喻批评皇帝将天下视为私产的做法。据此可知(     
A.王夫之的儒学和先秦儒学有着本质不同B.儒学在明清之际完成转型
C.儒学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矛盾D.儒学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
2022-12-2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六)(13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李大钊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马克思)为主旨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李大钊通过对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比较,充分肯定俄国十月革命所采行的革命手段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李大钊在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的同时,又发表了小说《雪地冰天两少年》……小说中一少年说:“民国建立,号称五族,此实分裂之兆。予以为吾中华若欲成一统一之国家,非基于新民族主义不可。新民族主义云者?即合汉、满、蒙、回、藏镕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而成新中华民族。达此之程叙,不外以汉人之文化,开发其他之民族,而后同立于民主宪法之下,自由以展其特能,以行其自治,而与异民族相抵抗。”

——摘编自吴汉全《李大钊与“五四”运动的现代化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现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条贡献加以评析。
2022-12-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王韬指出:“东方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西方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盖人心之所向即天理之所示,必有人焉,融会贯通而使之同。故泰西诸国今日所挟以凌侮我中国者,皆后世圣人有作,所取以混同万国之法也。”他主张(     
A.继承并不断创新传统文化B.借助变法来挽救民族危机
C.秉持中西文明汇通的心态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022-12-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宋朝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送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今鹅湖书院),陆九龄、陆九渊及刘清之等人皆来会,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的直接动因是吕祖谦想利用这个机会调和朱、陆学说之间的矛盾。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二陆主张心与理是一回事,坚持以心来统贯主体与客体。朱熹与陆氏兄弟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朱熹观点的有( )
①通过道德修养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       ②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格物致知”                                                      ④“致良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2-12-20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意大利诗人乔万尼·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这样描写14世纪的场景:城市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就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这些现象(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B.推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
C.促进了近代科技的确立D.形成了宗教改革的运动
2022-12-20更新 | 377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八)(11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