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下表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言论。这说明,当时
言论出处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黄宗羲《明儒学案》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顾炎武《与潘次耕礼》
“救葬之道,在实学,不在空言。”颜元《存学篇》

A.经世致用得到提倡B.君主专制趋向加强
C.社会积弊现象严重D.追求私欲受到倡导
2022-04-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迎元旦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高考录取率变化(摘自部分年份)。这说明
时间高考录取率
1977年4.8%
1982年17:1%
2008年57%
2016年82.1%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建立B.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C.我国政府大力普及高等教育D.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2022-04-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
时间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9~1918.685633151
1918.7~1921.422412558407
1921.5~1926.79518o703978
A.五四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B.马克思主义日益传播
C.国人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失望D.民主制度建设被阻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内容可知(  )
班固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俭恭以济斯民。
司马贞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司马光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A.三位史学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B.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有悖历史事实
C.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D.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是元曲一些剧中的女主人公的行为描述。据此可知,元曲
剧目描述
《迷青琐倩女离魂》在王文举被张母逼迫去赶考时,张倩女竟然魂魄离体追随王文举而去
《春芜记》季清吴主动赠宋玉以手帕,并邀其来花园相会
《怀香记》贾午主动向郭寿表达爱意
《琴心记》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

A.成为表达爱情的主要形式B.极力批判社会上的不良世风
C.抑制了新文学体裁的出现D.彰显反传统的文化思想底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根据下表可推知
纸名出土时间生产年代出土地点及发掘方式
放马滩纸1986年公元前176~前141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清理
象岗纸1983年公元前122~前121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赵昧墓科学发掘
罗布淖尔纸1933年公元前49年新疆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科学发掘
中颜纸1978年公元1~5年陕西扶风县中颜村汉建筑遗址窖藏清理

A.西汉时已经发明了造纸术B.纸已成为当时主要书写材料
C.发掘方式决定了史学结论D.汉纸因造价低廉而广为流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白居易部分诗篇摘录。据此可知
A.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怀B.唐代农民生产较繁忙
C.农民被地主剥削较深D.作者对劳动者的关切
8 . 下表是某科学著作的第二卷部分章节目录,该著作所体现的理论(     
第二卷 论无题的运动
第一章论所受的阻碍速度之比的无题的运动
第二章论所受的阻碍按照速度的二次比的物体的运动
第三章论物体的阻力介质中的圆形运动
A.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其表达形式
B.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改变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9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下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管子。霸言》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庄子·天下》
隆一而治,二而乱《荀子·致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A.主张君权至上B.倡导家国一体C.推崇权力一元D.强调政治伦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遵奉的经典,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而逐渐形成,其形成的过程折射出了儒家的发展历程。下表所示为“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时期数量内容
西汉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东汉七经在五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语》《孝经》。按照西汉时期的观点,《论语》《孝经》只是“传”,还不够格称为“经”,但因为两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逐渐尊崇孔子,所以《论语》《孝经》的地位不断攀升,最终也成了“经”
唐初九经唐代科举取士,设有“明经”科,把儒家经典分为“三礼”“三传”《易》《书》《诗》,共九部经典。所谓“三礼”,就是《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指的是《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这三部书。由于官方分科的影响,遂形成了“九经”系统
晚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政府将儒家经典刊刻在石碑上,史称“开成石经”。除原来的“九经”外,又加上了地位日益上升的《论语》《孝经》《尔雅》三部书,称为“十二经”
宋代十三经两宋时代,《孟子》的地位稳步上升,最终也被提升到“经”的地位,“十三经”系统正式形成,并延续至今

——摘编自范云飞《“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提取表格中至少两条信息,围绕“儒家经典的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