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4 道试题
1 . 下图画面中的人物是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年)。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咖啡馆成为重要的政治机构B.文化普及促进印刷书的诞生
C.全民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新思想有较畅通的传播渠道
2022-12-05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表,可知马丁·路德作品(     

马丁·路德的作品

1516-1517

1518-1524

1525-1529

1530-1534

1535-1539

1540-1544

1545-1546

总计

所有的印制与重印作品数量

德语作品

(受众是平信徒和普通人)

3

1310

560

326

200

155

91

2645

拉丁语作品

(受众是有学识的贵族与修士)

4

266

68

46

73

50

31

538

总数

7

1576

628

372

273

205

122

3183

德语作品占比

42.9%

83.1%

89.2%

87.6%

73.3%

75.6%

74.6%

83.1%


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③折射出宗教改革是一场社会运动   ④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做了理论准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12-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先秦“德”观念的发展可以大致看出这样一个线索∶在原始时代后期起,“德”意即由天和先祖所赐而“得”;后人传周文王的美德,除膺受天命外,还指文王采取的一系列惠保小民、勤政节俭、与民同乐、孝敬、恭祭先祖的政策与措施,最终得以使“小邦周”战胜“大邦殷”,“修建明德,以藩屏周”“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直到孟子提出“四端”之说,人所拥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使个体成为责任的担负者,不再是由神灵,也不再是宗族之类的集体完成。中国古代思想中“德”的观念从天命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内心,没有走向如同基督教、佛教那样通过偶像膜拜方式表现出信仰,而主要是关注人的自身能力的认识与开发,寻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在“德”由迷惑到明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古代人类精神觉醒的前进步伐。

——晁福林《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先秦时期“德”观念的发展进行解读。

《新民说》是梁启超在20世纪初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二十篇政论文章。梁启超申明“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为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

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惟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而欲实行民族主义于中国,舍新民未由;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故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


(2)梁启超认为“新民”应具有哪些品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价值追求,求同存异、讲信修睦的和谐心态,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同舟共济、独木不成林的合作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人格品行,为中国外交奠定了文化基石。“文化外交”中有着国家整体对外战略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更有战略、政策和实践的创新。有学者将70年的外交历程划分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提质升级、合作共赢”三个历史阶段,目前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3)结合材料,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各选取恰当一例,说明中华文明之精髓在中国外交实践中是怎样得到创新性运用的。
2022-11-0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8世纪后期,为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狄德罗等人开始编写《百科全书》。编写期间,狄德罗等人曾多次深入社会实践,如到工厂、车间考察。该书包括众多条目,如“冶金术、机械艺术、立法者、天然平等、自然权利、理性、学校、圣饼(宗教仪式的浪费)”等。《百科全书》的问世
①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③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④有利于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鲜明地体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潮。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④“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4-10更新 | 36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届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以下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按提出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以抗日救国为目标……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程度”
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③“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④“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
7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022-04-03更新 | 431次组卷 | 142卷引用:2012届北京四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1
8 . 文学——文化——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 年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 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
(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
2022-02-1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则尊崇儒学,两者的根本着眼点都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022-01-12更新 | 241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2届北京四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1
10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成就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反分裂国家法》
③十九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①②④③
2021-12-04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