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制度的互鉴

历史上的东西方国家虽远隔万里,文化与制度迥异,却曾出现过相互仰慕和赞誉者。

材料一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

——伏尔泰《风俗论(下)》1756年

材料二   各部之旧,分建为国(州),每国正统领一……各以所推出姓名投匦(箱)中,毕则启匦,视所推独多者之……各国正统领之中,又推一总统领,专主会盟战伐之事,各国皆听命……总统领所居京城,众国设有公会,各选贤十二人。居公会,参决大政……每国设刑官六人,主谳狱,亦以推选充补。……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


问题:
(1)伏尔泰赞誉的中国政府当时最可能处于哪个王朝?他是通过哪些途径知悉这些信息的?
(2)徐继畲介绍的是哪国的情况?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关注该国情况的?
(3)基于上述材料和所学,请选出分别令伏尔泰和徐继备感到新奇且由衷赞誉的国家制度。(填写字母)
人物制度
①伏尔泰
(▁▁▁)
②徐继畬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
C.共和政体
D.政党政治
E.三权分立
F.联邦制度
G.议会制度
H.民主选举
I.科举选官

(4)依据材料,你如何看待伏尔泰和徐继畲对他国制度的赞誉?
2022-02-20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学党史,明信仰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上海石库门到延安窑洞门再到北京天安门,展现了近代中国的风雨足迹,见证了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丰功伟绩。


(1)请将下列史事建构历史关联
A.《青年杂志》   B.开国大典C.《共同纲领》   
D.中共一大   E.《论持久战》   F.中共七大
石库门:
窑洞门:
天安门:
(2)近代以来,上海和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城市,五四运动像一座历史的桥梁勾连了两座英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五四以来,这十二三年间,我们真是受不了,十五六世纪“人性”的要求,十七八世纪“个性”的要求,及十九世纪的“国性”的要求,三样东西一齐来,怎不令青年朋友要发狂了呢!

——《李璜致胡适》

材料2   中国有了新民主,需要“新科学”。发扬“五四”精神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站稳革命阶级立场,为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

——《新民主与新科学》


①材料1的“人性”“个性”“国性”的来源分别是什么?
②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践行材料2的“新民主”的?依据所学,完成提纲中的任务清单:
A.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确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工人、士兵、农民的政权
C.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的地方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
D.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革命时期政权建设“新民主”探索和实践(史实)
土地革命
(1927—1937)
农村革命根据地
全面抗战
(1937—1945)
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
(1946—1949)
解放区政权建立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过渡时期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中国
2021-11-28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西汉官员上书所用竹简有时需两人抬进宫,改变这种现象,最早得益于发明了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制墨技术
2021-04-19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思潮的演进与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以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成为孕育新思潮的温床,每一次思潮的演进又为该时期社会的转型注入崭新的力量。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孔子集千圣,等百王,参天地,赞化育,……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天演之学,将为言治者不祧之宗,达尔文真伟人哉!……经数百万年火烈水深之物竞,……彼以理气互推。此乃善恶参半,其来也既深且远如此,乃今者欲以数百年区区之人治,将有以大易乎其初。

——严复《天演论》

材料三: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皇汉人种革命独立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邹容《革命军》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写出上述四则材料所反应的思潮。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中对待儒家思想态度有何区别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今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覆盖全世界,这主要得益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世界大战
6 .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经世致用
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主共和
2021-02-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源D.抗衡佛道
2021-02-17更新 | 357次组卷 | 34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士人·精英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传统士人还是现代知识精英,都要在时代洪流中作出抉择。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科举停废,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四民之首的士人不再以科举为指挥棒,而是各择出路: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分子精英,旧学即废,全国上下转而崇尚新学,留学成为读书人进阶的最好途径。然而有条件留学的知识分子毕竟还是少数,而这些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归国后往往成为上层精英,如胡适。投身实业,清朝末年,在“西潮”冲击下,“商”念来愈被提升到重要位置,与西方商战,追逐高利风行一时,很多具有传统功名的人转而投身实业,如清末状元张謇、孙家鼐。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清末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山西士子刘大鹏。还有一部分人加入会堂,或投身于军事活动,因此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向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出路更趋多样化。

——摘自何吉美《科举制的存废与清末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   ……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社会危机和历史巨变,积极思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走上历史的中心舞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政治社会的革命……。

——摘自康冀楠《清末开封:河南省革命摇篮》


(1)材料一中的“长策”指什么?如何理解“……赚得尽白头”?
(2)“科举停度,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不同时代“他们”的抉择
2020-12-23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11高二上·甘肃武威·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洛克B.狄德罗C.孟德斯鸠D.伏尔泰
2020-11-19更新 | 315次组卷 | 53卷引用:上海市上海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这句话出自
A.老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