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在王宫前廊相遇,游叙弗伦要告自己的父亲杀人。苏格拉底开始表示不理解,但他相信,游叙弗伦告父亲是有理由的,他之所以做出控告父亲的选择,是因为他的虔诚,即对神无所隐瞒。可见,苏格拉底
A.强调神性B.注重人权C.倡导民主D.推崇理性
2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
2020-09-18更新 | 794次组卷 | 9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们不断为它添砖加瓦,拾柴加火,同时也是因为它作为民族文化,蕴含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所具有也是人们所能够接受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修身立命之说,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有关“仁义礼智信”等说法,都是做人之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财富。但也必须看到,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维护和强化封建统治的御用文化和官场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家文化的保守思想,抑制了中国人民创新思维的本来灵性。

——摘编自卢希悦《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这体现了
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西汉时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2020-09-18更新 | 148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6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2020-09-17更新 | 301次组卷 | 7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法国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1792年,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并于第二年正式向公众开放。18世纪卢浮宫的功能发生变化是因为
A.加强王权的政治需求B.复辟因素的彻底根除
C.启蒙运动的逐渐深入D.宫廷文化的日益普及
2020-09-16更新 | 444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后期,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创立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这表明
A.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B.基督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产生
2020-09-16更新 | 732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为国忠贞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
2020-09-16更新 | 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
A.加强了地方的监察B.削弱了丞相权力
C.有利于思想的统一D.增加了政府收入
2020-09-12更新 | 56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