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朝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李约瑟从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结论:“每当有人根据中国文献对科技史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时,他会发现其聚焦点总会落在宋代。”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技的主要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一书中提出“民看吾同胞,物否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3 .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还魂记》,专门彰显一个“情”字,歌颂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这说明汤显祖(       
A.传播科学知识B.抨击君主专制C.追求个性解放D.否定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朝元稹《法曲》载: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兽的毛皮)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这一材料的价值在于
A.是确证唐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B.实证安史之乱下咸洛满目疮痍
C.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不足为信D.佐证丝路交往对唐朝生活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口号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扶清灭洋”——北伐战争B.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护国运动D.“打倒列强,除军阀”——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某项科技进步对宋代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为观念的交换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便利。这项科技是
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
7 .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二者的主张
A.都使传统文化遭遇灭顶之灾B.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
C.都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实质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主张,体现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9 . 下表是中国春秋至元代理论、实验、技术在各朝代科技总积分中所占比重(%)。据此表可知中国古代科技(     
朝代理论实验技术
春秋12286
西汉6985
东汉101476
魏、西晋13086
南北朝151372
81181
北宋4690
81280
A.重实用、轻理论、轻实验B.推动我国科技向近代转型
C.随着国家统一而发展进步D.理论指导着技术和实验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机、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2021-11-05更新 | 2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