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2 . 1918年,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苦痛,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胡适旨在(     
A.高举民主旗帜B.鼓励文学创新
C.推动婚姻自由D.颂扬无产阶级
3 . 知人论世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1905年革命力量进一步集结……民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孙中山一直在为维护共和制度而奋斗,但他遭遇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这些挫折的重要原因,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三是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这些挫折,使孙中山在痛苦中深思。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举行了中国国民党(包括它的前身)三十年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高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的巨大风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将不再存在,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在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是他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的成果。该讲话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一些新的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


材料三: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单位;%)
年份东部中部西部
199157.426.116.5
199474.514.211. 3
19967017.612.4
1998g2.39.48.3

——整理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905年孙中山推动“革命力量集结”的贡献,并说明他在国民党一大上作出的重大策略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56年国内“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试用一句话归纳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并说明毛泽东在准备《论十大关系》时体现的精神品质。
(3)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并结合所学指出引发这一趋势的经济政策。
4 . 中世纪时期,西欧神权理论主宰一切,成为解释法律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薄伽丘认为:“法官不能黑白不分,更不能作威作福,那些法官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执法者,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使臣:实际上只是罪恶与魔鬼的代理人罢了。”薄伽丘意在(     
A.批判神权统治B.反对禁欲主义C.宣扬天赋人权D.倡导直接民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了秦朝《为吏之道》竹简,其主要内容是:“宽俗忠信,悔过勿重,和平勿怨,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谏勿塞。临财见利,不取苟富……毋喜富,毋恶贫,正行修身,祸去福存。”此后陆续出土的王家台秦简、岳麓秦简、北大秦简中都有类似文字。这些简文作为例证,可说明秦后期(     
A.推崇法家学说B.不完全排斥儒家
C.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D.开始采用黄老学说
6 . 地域的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最大贸易城市是江都,坐落在长江和邗沟交汇处。所有来自南方运往都城的商品都要经过江都。随着朝廷越来越依赖东南地区来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这种大规模贸易市场成为帝国的经济命脉。这里是盐、茶、木材、宝石、药品和包括铜器、丝绸和织锦在内的手工业产品的水上转运中心。

——[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   嘉庆五年(1800),李炳(1729—1805,又名李钧)完成当今唯一存世的著作《辨疫琐言》……按笔者的理解,该著作乃是作者依据古代经典,结合自身的医学实践,对温病学的经典名作《瘟疫论》的继承和扬弃。嘉庆十年(1805)七月,医技高明的医生李炳走完了贫困的一生,却幸运地在身后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余新忠《扬州“名医”李炳的医疗生涯及其历史记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江都繁荣的主要原因。基于江都因邗沟而兴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英国类似的城市发展实例。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学的角度写出材料二中“古代经典”的奠基之作,指出李炳“获得较高声誉”的主要原因。依此逻辑,指出屠呦呦治疗“温病”的新思路。
2022-07-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真相的裙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真正教导亚历山大的时光只有3年。上课是在一个前后贯通的山洞里。他按照希腊文明的最高标准塑造着亚历山大。他让14岁的少年喜爱上了希腊文学与荷马史诗,并对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广阔的知识产生热情。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为教育亚历山大专门写了《论君主》和《论殖民地》。

——潘岳《战国与希腊》

材料二亚历山大吸取波斯的教训,十分尊重埃及本土的宗教。……他深入内陆,拜访位于西瓦(Siwa)的宙斯——阿蒙神庙。从神庙回来,亚历山大着手在先前经过的入海口兴建了一座新城,取名亚历山大里亚。这是他兴建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时值公元前332年4月。

—陈超、刘衍钢《地图上的古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亚里士多德力图把亚历山大塑造成为怎样的“理想君主”。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是如何成为亚里士多德眼里的“理想君主”的?
8 . 蔡元培就任某大学校长时发表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此演说自在(       
A.推动京师大学堂建立B.强调求学是为了做官和致富
C.加速教育公平的步伐D.定位大学为研究学问的殿堂
2022-07-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时期。以下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有(       
①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②都江堰和龙首渠的修建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③大放异彩的学术思想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④用竹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97年,69个国家(地区)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这一协定的签署(       
①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②标志着全球贸易网络建成
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④促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