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8 道试题
1 . 林纾在《大公报》上大声疾呼:“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对此言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表于新文化运动时期B.主张用西学改造传统文化
C.反映了文言与白话之争D.其对传统的态度有一定合理性
2022-03-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末清初某思想家、哲学家,面对明清之际的政治变局,他为此进行了长达40多年动心忍性的艰辛探索和深入研究,并因此形成了“希张横渠之正学”的文化自觉,“寒梅春在野塘边”的文化自信和“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强。下列各项中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B.“满街都是圣人”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天地之化日新”
2022-03-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为赵孟頫名作《鹊华秋色图》,下列关于该画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该画作者是唐楷书三大家之一        ②该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
③该画作按表现技法分属山水画        ④该画融文学、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黄遵宪在其著作《日本国志》中曾言:“余考泰西之学,其源流皆出于□□。其谓人有自主权利,则□□之尚同也。 其谓爱汝邻如己,则□□之兼爱也。 其谓独尊上帝,保汝灵魂,则□□之尊天明鬼也。”引文中□□对应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
5 . 宋朝儒学复兴,而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语句是程朱理学人生目标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存天理,灭人欲”D.“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2022-03-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两汉时期成就突出,医学方面成绩斐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A.①B.②C.③D.④
7 . 下列两段言论反映了清廷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态度:(1)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2)如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追随,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
其变化最能说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终成社会共识B.瓜分危机刺激士人民族救亡决心
C.“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国家命运D.“武威德化”逐步让位于抵制侵略
2022-03-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8 . 茅盾在《五四运动回忆录》中提到:“我抛弃了从前‘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体为正宗’的‘信条’,把从前读过的经史子集统统置于高阁,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浏览欧洲十九世纪各派的文艺思潮,并努力翻译、介绍,这都是受了五四时期在北京出版的《新青年》的影响。”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新青年》出现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B.茅盾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C.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时期思想主流D.五四运动期间《新青年》影响力较强
2022-03-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9 . 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
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为“以俄为师”铺平道路
C.宣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2022-03-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春季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接受了洛克关于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就拥有的天赋权利的观念。“在我们这个不幸的星球上,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们不可能不分成两个阶级:一个是支配人的富人阶级;另一个是服侍人的穷人阶级。”卢梭则主张“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要想使国家稳固,就应该使两极尽可能地接近;既不许有富豪,也不许有赤贫。”

——据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伏尔泰《哲学通信》等整理

材料二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用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探索。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概述启蒙思想家在“财产私有权”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对“社会”觉醒的作用。
(2)结合所学,简述“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的理由。列举辛亥革命后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民主化道路”进行“新探索”的成果。
2022-03-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