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内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各人文主义群体的主要构成情况。该现象根源(     
城邦贵族一些宫廷贵族、公国大公,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等人
新兴资产阶级薄伽丘、达·芬奇、马洛、莎士比亚等
宗教僧侣包括一些教皇、高级教士和神学家等,如教皇庇护二世、朱利鸟斯二世
A.人文主义与神学思想相平调和B.文艺复兴具有复杂性矛盾性
C.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萌芽时期D.人文主义思潮已经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相关历史现象的描述: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
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孙学功《(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经济发展B.程朱理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C.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要性D.伦理纲常在五代时渐趋崩坏
3 . 下表是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复中国传统的“求新”观念与西方的“进化”观念相辅相成。为“进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条件,而“进化“观念也为“新”字涵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
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1903年,梁启超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再次详细阑释了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提出“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作为革命派的“新中国”理想被正式使用
陈独秀发文驳斥了民初的共和政体。他将“民主”与“共和”观念截然分开,阐明了“共和”也不一定就是民主。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12-23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明清之际的学者王夫之和戴震的有关言论(部分)。可见,两人的主张
记述出处
“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下》
“理者,存乎欲者也”,人欲“生于血气”,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声色臭味之欲,是非美恶之知,皆根于性而源于天”戴震《绪言》(卷上)

A.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创新B.批驳天理与人欲的统一性
C.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与推崇D.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描述。该学者描述的“时期”(     
这一时期篆书圆劲,阳冰策法为后世所循;草书飞动,”颠张狂素"将狂草发挥得淋漓尽致;行书纵逸,李邕、颜真卿的“麓山寺碑”“争座位帖"最为艺林所重。

A.汉字开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B.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
C.实用价值高的楷书步入盛世D.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022-04-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部分政策法规及其主要内容。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
时间政策法规主要内容
1954年《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规定》《中等专业学校章程》首次明确规定了中等专业教育的定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材建设等
1980年《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农业学校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A.回应了不同时期的发展诉求B.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C.体现了教育面向世界的取向D.贯彻了“科教兴国”战略
2022-07-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所示为柴可夫斯基部分作品及其取材。据表可知,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作品

取材

《第四交响曲》俄罗斯民歌《田野里的一棵白桦树》
《冬日的幻想》俄罗斯民歌《花儿开了》
歌剧《女靴》取材于果戈里的中篇小说《圣诞节前夜》

A.以浪漫主义展现对自然的向往B.以民族题材表达家国情怀
C.以现实主义揭露社会的黑暗面D.以现代主义表现自我感受
8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87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的决策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时间决策
1955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开始发展中国的核事业
1955年月国务院设立国家建设委员会建筑技术局,负责核科研基地建设并负责研究反应堆和建设核科研基地
1956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原子能列为第一发展对象
1956年年底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了专门负责原子能事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

A.欧美核垄断威胁新生人民政权B.中国科技发展紧跟时代潮流
C.美苏冷战及核军备竞赛的加剧D.国防建设成为党的工作中心
2022-03-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与相关部门出台的教育法规。这些教育法规的制定
1《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2《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3《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治理规范(试行)》
4《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A.加速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与落实
B.适应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
C.促成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
D.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方针的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