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当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性,节制是最低的德性,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具备了正义的德性。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

欧洲中世纪,“君权神授”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爱一切人”,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18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民主国家,政府才由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唯一目标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活动,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合所学,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14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

对上解读正确的是
A.“文革”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
B.职业学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C.“文革”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
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天工开物》的各种解读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题目。那些奉19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为圭臬的学者,力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可堪与欧洲对等的个案,找到欧洲的镜像。因此,在一些学者眼里,这本著作之存在,是中国人有志于工艺知识、技术和实用手段的一个有力证明。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应星之后没有学者沿着他的路数、用他开创的包罗万象的方法来了解工艺知识,这恰好足以说明中国人在思想层面上对实用事物和技术缺少兴趣;或者,他们将这本书看作一个文明的标志,而这文明中的发明和创造能力都正在趋于衰落。我在这里所做的,便是将《天工开物》重新归置到它原本所处的各种关联之中。(在我看来)宋应星对于“天工”和“开物”这两个语汇的使用,意在将自己的文字纳入一个更大的关联当中,而非简单地记录工艺过程。他相信,通过描写这十八个遴选出来的工艺领域,人们可以从中学到重要的宇宙规制(“天理”),了解这些规制能让世界进入“治”的状态中。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围绕材料中关于《天工开物》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褒读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B.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C.追求道德和正义
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元朝政府颁行的行政文书《通制条格》记载: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才去也!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元朝政府继续推行科举制
B.元朝政府轻视经学和词赋
C.程朱理学对元朝影响明显
D.元朝文书表达颇似元曲风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A.限制父母分配权利
B.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2019-02-02更新 | 496次组卷 | 2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通州、海门、启东三县2019届高三联考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的态度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
D.材料的“意义”在于强调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2019-01-28更新 | 1579次组卷 | 23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变革表

参教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特征以蒸汽机为代表,蒸汽时代,机器化,工厂产生以内燃机和电力技术为代表,电气时代科技含量高,规模化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人文和社会融合
关键历史事件拿破仑积极推进工程师教育的发展,先后开办一大批大学校,将巴黎理工、炮兵、路桥等高等专科学校(称“大学校”)分为基础和应用两种。1805年,拿破仑正式赠予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训:“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1934年法国通过法律确定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为工程师学历教育认证机构,强调文凭的发放只能针对真正有实力的领军人才,提高了工程师文凭的含金量。并由此确立了法国及欧洲最早的针对工程师学历教育和工程师文凭的评估和认证体系包括法国在内的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提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等教育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到2010年,签约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都将获得其他签约国家的承认
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发展特征国家性,应用性,精英性规模化,规范化,认证制标准化,国际化,跨学科化

一一摘编自于黎明等《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通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1-26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2019-05-10更新 | 1427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
D.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